《寡人之于国也》导学案
概要:⑤王道之始也 ⑥填然鼓之 ⑦无如寡人之用心者⑧未之有也 ⑨察邻国之政 ⑩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A.①④⑥ B.②③⑦ C.③④⑧ D.⑤⑨⑩5. 选出对下列各句中加点介词“于”字意义解说正确的一项( )①寡人之于国也 ②则移其民于河东 ③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④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⑤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A.②④相同B. ②③⑤相同C. ①⑤相同D. ①②③④⑤各不相同6.选出对下列句子中句式相同能归类在一起的一项( ) ①是亦走也 ②
⑤王道之始也 ⑥填然鼓之 ⑦无如寡人之用心者
⑧未之有也 ⑨察邻国之政 ⑩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A.①④⑥ B.②③⑦ C.③④⑧ D.⑤⑨⑩
5. 选出对下列各句中加点介词“于”字意义解说正确的一项( )
①寡人之于国也 ②则移其民于河东 ③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④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⑤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
A.②④相同B. ②③⑤相同C. ①⑤相同D. ①②③④⑤各不相同
6.选出对下列句子中句式相同能归类在一起的一项( )
①是亦走也 ②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③王道之始也 ④树之以桑
⑤申之以孝悌之义 ⑥未之有也 ⑦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A.①②③⑥ B.②④⑥ C.②④⑤⑦ D.③⑥⑦
7.选出与“未之有也”句式相同的一项( )
A.时不我待 B.兵不血刃 C.莫衷一是 D.自愧弗如
8.选出对下列文言句子中的划线部分翻译不正确的一句( )
A.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河东发生了灾害(我)也这样做】
B.王好战,请以战喻。【大王喜欢打仗,请您打一仗就明白了】
C.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这样就会让百姓生养死葬都不会有遗憾)
D.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这便是王道的开端】
9.关于《孟子》下列说法不当的一项是( )
A.《孟子》与《论语》《大学》《中庸》并称儒家“四书”。
B.《孟子》是一部记录春秋末期思想家孟子言行的书,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
C.《孟子》由孟轲及其弟子编成,内容涉及政治活动、政治学说以及哲学、伦理、教育思想。
D.多用比喻、对比、排比手法,长于论辩是孟子散文的主要特色。
10.阅读下面文字,选出对画线句孟子的言外之意理解正确的一项( )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A.大王如果能解决战时士兵们竞相逃跑的问题,那么老百姓就会纷纷前来投靠。
B.大王好比战时那个讥笑有人逃了一百步而自己只逃了五十步的士兵,您治国的实质与邻国国君没有什么差别,自然百姓就不会比邻国多。
C.大王如果能将打仗之法用之于牧民之道,前来归顺的老百姓自然就会比邻国多。
D.大王既然明白打仗失败的原因,就不要奢望自己国家的百姓比邻国多。
阅读下面文言文,按要求答题。
孟子曰:“今之事君者曰:‘我能为君辟土地,充府库。’——今之所谓良臣,古之所谓民贼也。君不向道,不志于仁,而求富之,是富桀也。‘我能为君约与国,战必克之。’——今之所谓良臣,古之所谓民贼也。君不向道,不志于仁,而求为之强战,是辅桀也。由今之道无变今之俗虽与之天下不能一朝居也。”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下一页
关键字: Tag:高二语文教学设计,高二语文教学设计案例,教学设计 - 语文教学设计 - 高二语文教学设计
上一篇:《寡人之于国也》教案
《《寡人之于国也》导学案》相关文章
- 《寡人之于国也》导学案
- › 《寡人之于国也》导学案
- › 《寡人之于国也》教案
- › 《寡人之于国也》教案1
- › 《寡人之于国也》教案2
- › 《寡人之于国也》教案3
- › 《寡人之于国也》教案4
-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寡人之于国也》导学案
- 在谷歌中搜索相关文章:《寡人之于国也》导学案
- 在soso中搜索相关文章:《寡人之于国也》导学案
- 在搜狗中搜索相关文章:《寡人之于国也》导学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