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的风筝 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第22课第二课时
二、教材简析
《理想的风筝》是一篇回忆性散文,作者苏叔阳以三个特写“镜头”——笑谈腿疾、板书、放风筝,来表现恩师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人生态度,表达了作者对恩师的深深怀念之情。
三、设计理念:
俗话说:“情动而辞发,披文以入情!”透过语言文字,品味文字蕴涵的情意,是语文教学的真意。《理想的风筝》一文教学中,紧扣“理想”这一关键词眼,引导学生抓住重点细节描写,在读中悟情,在启发中激情,在朗读中诵情,在练习中发散,升华情感,最终体会到“理想的风筝”深刻含义。此外,教学中还努力创设一种和文本和谐的情境,用激励性的语言诱发思维,联系生活,让学生体会、学习刘老师坚强的意志和对生活的热爱与追求,从中感受浓浓的师生情。同时也以文为鉴,学习文中运用典型事例的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表达方法。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三个特写镜头的细节描写,品味刘老师对人生积极乐观的态度和顽强执着的精神,感悟师生之间的深厚情谊。
3.学习作者见物思人、借景抒情、夹叙夹议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
重点品读课文中的细节描写,抓住关键词语体悟人物内心情感,体会刘老师热爱生活、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以及他敬业爱生、追求理想的精神。
教学难点:理解《理想的风筝》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借助内心独白,叩响“理想”大门:
1.三十年过去了,作者苏叔阳却对老师放风筝的情形记忆犹深,请看,这是他的心灵告白——
出示句子:他将永远在我的记忆里行走……永远在蓝天上翱翔。
师范读,生听后交流: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2.揭示课题
今天就让我们和苏叔阳一起跟随刘老师去放飞——(生齐读:理想的风筝)
【设计意图:牵一发而动全身。紧抓文章主线更利用长文短教,课堂简洁明朗。】
二、品读文章细节,探索“理想”真谛:
(一)直击“放飞风筝”
1.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自由朗读课文6——9自然段,把最能打动你的词句圈画出来,在旁边写出你的体会。
2.学生自读,师行间巡视
3.集体交流:出示相关语段,师生交流、点评、品读。
预设一:
他的腿自然不便于奔跑,但他却决不肯失去亲手把风筝送上蓝天的快乐。
(1)“决不肯失去”说明了什么?
(2)“亲手”一词文中出现了几次?从这两次的描述中你能体会到什么?(看出刘老师虽然腿不便于奔跑,但是却渴望快乐,追寻快乐,对生活充满了热爱 。)
(3)师小结:(引说)刘老师腿残心不残,身残志不残,这就是身残志坚。
(4)指名有感情地朗读。
预设二:
他脸上漾出的那甜蜜的笑,使我觉得他不是一位老人,而是一个同我一样的少年。
(1)组织交流:读一读这句话,你体会到此刻的刘老师心情如何?
(2)突出细节描写——“他脸上漾出那甜蜜的笑”,初步感悟刘老师的快乐。
(3)这快乐源于他亲手把自己制作的风筝送上了蓝天,谁来读一读刘老师放风筝的句子。
(4)组织讨论:这时的刘老师让你想到了哪些词?
(快乐、充满朝气、充满活力、乐观、自信、自强不息、健康……)
(5)引导体会“漾”的深刻意韵:
这种快乐,这种乐观是发自内心的,甜蜜的笑容自然流露出来,如同涟漪一圈一圈地荡漾开去,久久没有消散。让我们一起分享刘老师的这份快乐!
(6)齐读文字,加深感受。
预设三:
他笑着,叫着,拄着拐杖,蹦跳着去追赶线端,喊着:“你们不要管,我自己来!” (出示相关句子)
(1)仔细品读这一细节,说说你的眼前仿佛浮现出什么样的画面?
(2)人的动作往往是其内心情感的充分体现,圈出刘老师的动作,想想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关键字: Tag:六年级语文教学设计,六年级语文教学设计案例,教学设计 - 语文教学设计 - 六年级语文教学设计
上一篇:穷人教学设计9
《理想的风筝 教材分析》相关文章
- 理想的风筝 教材分析
- › 理想的风筝 教材分析
- › 《理想的风筝》教学设计1
- › 理想的风筝教学设计3
- › 《理想的风筝》教学反思
-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理想的风筝 教材分析
- 在谷歌中搜索相关文章:理想的风筝 教材分析
- 在soso中搜索相关文章:理想的风筝 教材分析
- 在搜狗中搜索相关文章:理想的风筝 教材分析
用户评论
分类导航
最新更新
推荐热门
- · 为人民服务教学设计4
- · 顶碗少年教学反思
- · 船长教学实录
- · 草虫的村落说课稿1
- ·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汤姆索亚历险记》教
- ·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实录2
- · 理想的风筝 教材分析
- · 只拣儿童多处行评课
- · 六年级语文月光曲教学反思
- ·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一夜的工作》教学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