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4
概要:www.5ijcw.com五、教学片段实录片段一、了解起点师:我们已经学习了加法与减法,今天我们来学习乘法。问:关于乘法,你已经知道了哪些?你是怎么知道的?生1:我知道3×3=9 ,爸爸教的。生2:我知道九九八十一,大同学那里学过来的。生3:3个8是24。……有学生说1×1=1,另有个学生急切插嘴,说“1×1应该等于2”,(老师微笑,不发表意见,而把两个算式都板书出来。)师:你会说哪些乘法算式?请写在黑板上。学生板演4×5=20 3×4=12 10×10=1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4,标签:二年级数学教学设计案例,http://www.5ijcw.com
www.5ijcw.com 五、教学片段实录 片段一、了解起点 师:我们已经学习了加法与减法,今天我们来学习乘法。问:关于乘法,你已经知道了哪些?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1:我知道3×3=9 ,爸爸教的。 生2:我知道九九八十一,大同学那里学过来的。 生3:3个8是24。 …… 有学生说1×1=1,另有个学生急切插嘴,说“1×1应该等于2”,(老师微笑,不发表意见,而把两个算式都板书出来。) 师:你会说哪些乘法算式?请写在黑板上。 学生板演4×5=20 3×4=12 10×10=100 师:会读这些算式吗? 学生尝试读教师指导正确的读法。 …… 师:刚才有小朋友说1×1=1 ,也有说1×1=2,到底谁说的对呢? 有一学生说,1×1=1,因为1×1就是一个一。(较多学生脸上现出茫然的神情。) 师:刚才小朋友说的到底有没有道理呢?我们这节课就一起来探究。 学生在学习新知之前并非一张白纸,通过提问来了解起点,然后在了解学生的起点中捕捉教学的生成点,用好学生身边的材料,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于学生的差异,他们对乘法知识的了解也不同,而学生提出的1×1=1还是1×1=2?则更激发了学生进一步研究乘法的欲望。 片段二、探究验证 情景引出小棒图后,师:每个图形各用了几根小棒呢?请列出算式。 (生独立列式,师巡视,发现有的写加法算式有的写乘法算式。) 汇报交流: 师:小伞图共用了几根小棒?算式是什么? 生1:5+5+5+5=20 师:有不同的意见吗? 生2:4×5=20 师(面露欣喜之色):你是怎么想到4×5的? 生:因为我看图上有4把伞,每把都用了5根小棒。 师及时称赞:“你真了不起,乘法的知识也知道了”。学生听到老师的鼓励,纷纷举手。老师微笑指名回答。 生3:还可以写成5×4=20 教师适时把学生说的各种算式板书在对应的小棒图下。 由于有以上的提示,学生汇报第二幅图和第三幅图时,都分别说出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教师都适时板书。 反馈最后一幅图(房子和树)时,学生只说了14+6=20这一种,就没人举手了,师故意加强语气问:还有不同的意见吗? 学生一时陷入迷茫。 师:(面露疑惑)咦!左边的怎么既可以写加法算式,又可以写乘法,右边的却只能写加法算式呢?(小组讨论) 组1:左边的每个图形都一样,右边的都不一样。 组2:左边的加法中数字都一样,右边的加法中数字不一样。 师:对,加法中的数字一样也就是“加数相同”,适时板书:相同加数。象左边这类每个加数都相同的算式,除了用加法算外,还可以用乘法计算。 …… 师:5+5+4=14能不能直接改写成乘法呢? 生1:不能,因为这里的加数不一样。 有一学生插嘴说“如果把4改成5就可以了。”我乘机问:为什么改成5就可以了呢? 生:因为改成5以后,加数就都一样了。 师:那到底什么时候可以把加法改写成乘法? (生同桌相互交谈着,不一会儿,举起了几只小手,后来,小手越来越多了。) 生1:当加数都一样的时候可以改写成乘法,加数不一样的时候不能改写成乘法。 生2:求几个几的时候用乘法。 师生共同小结“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可以用乘法计算。适时板书: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 师:老师现在想到了一个乘法算式4×3,你猜这个乘法是从哪道加法算式变过来的? 生1:4+4+4 很多学生争先恐后的举手。 生2:3+3+3+3 师语带夸张地说:“原来这道乘法还能写出两道加法啊!” …… 这里充分利用了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差异,让学生在独立思考、互相交流的过程中获得资源共享。通过交流,学生发现可以利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通过比较,学生发现“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加法可以改写成乘法。通过比较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学生可以体会到乘法的简洁性。重视数形结合,提供具体情景,学生通过实物图、加法算式与乘法算式的对照,理解了乘法的意义。在这个环节中既顾及了教学的起点,又突出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片段三、你能用你喜欢的方式表示5×2吗? 开始学生无从下手。这时我提示学生:5×2表示什么意思? 你可以用画图、声音、动作或写加法算式等来表示5×2的意思。 学生独立尝试以后,纷纷举手。 生1:我画了两个“正”,一个正有五笔,表示2个5。 生2:我写的是2+2+2+2+2=10,表示5个2连加。 生3:我画了五个“×”,一个“×”有两笔,表示5个2。 …… 此时,下课的铃声已响,学生兴致依然很高,个个都意犹未尽,这时,我说:“刚才小朋友们说的特棒,老师想把掌声送给你们,请听:×××××-|×××××-|| 刚才老师是怎样拍手的?” 生:先拍5下,再拍5下。师接上话头:也就是拍了几个5? ……
关键字: Tag:二年级数学教学设计,二年级数学教学设计案例,教学设计 - 数学教学设计 - 二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上一篇:观察物体教学设计8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4》相关文章
-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4
- ›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8
- ›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9
- ›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4
- ›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5
- › 乘法的初步认识导学案
- ›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6
- ›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7
-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4
- 在谷歌中搜索相关文章: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4
- 在soso中搜索相关文章: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4
- 在搜狗中搜索相关文章: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