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点要记得收藏我们的网址哦(www.5ijcw.com) —— 我爱教程网 。
  • 查资料

当前位置:我爱教程网知识频道教学设计历史教学设计高一历史教学设计高中历史必修2第七单元《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导与练» 正文

高中历史必修2第七单元《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导与练

[09-29 00:09:38]   来源:http://www.5ijcw.com  高一历史教学设计   阅读:8510

概要:www.5ijcw.com 2.对苏联解体的认识和启示 1991年12月21日《阿拉木图宣言》,标志着苏联的解体。从苏联的解体中,我们认识到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改革首先要维护社会稳定,要维护党的领导和有切合于自己本国实际的指导思想;在改革中应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维护社会的安定团结。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抵制西方的“和平演变”;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和平演变”战略是社会主义各国最大的外部敌人;改革必须彻底,要注重民主政治的完善,必须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正确方向;社会主义必须加快发展生产力,坚持理论与实践的一致性,很好地处理多民族国家的少数民族问
高中历史必修2第七单元《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导与练,标签:高一历史教学设计案例,http://www.5ijcw.com


www.5ijcw.com   2.对苏联解体的认识和启示   1991年12月21日《阿拉木图宣言》,标志着苏联的解体。从苏联的解体中,我们认识到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改革首先要维护社会稳定,要维护党的领导和有切合于自己本国实际的指导思想;在改革中应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维护社会的安定团结。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抵制西方的“和平演变”;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和平演变”战略是社会主义各国最大的外部敌人;改革必须彻底,要注重民主政治的完善,必须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正确方向;社会主义必须加快发展生产力,坚持理论与实践的一致性,很好地处理多民族国家的少数民族问题。从苏联解体看,社会主义制度需要一个不断探索、反复实践的过程。要充分认识到社会主义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和曲折性。社会主义制度代替资本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需要及时调整政治经济政策,满足人民的社会生活需求。社会主义的改革是必要的,实践和探索可能成功,也可能失误。社会主义由科学理论转变为现实之后,探索一条符合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实在不易,社会主义国家改革必将经历曲折的道路。   【学法导航】   第七单元概述了1917年十月革命后俄国走上发展社会主义道路,至1991年苏联解体这段历史,突出了在没有现成模式可借鉴的条件下,进行探索的艰难历程,特别是列宁、斯大林在不同时期进行探索和创新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在社会主义建设初期,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做出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并找到了一条小农国家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列宁逝世后,斯大林领导建立起高度集中的社会主义建设模式,通常被称为斯大林模式,该模式曾经取得巨大成就。但它存在着明显的缺陷和弊端。针对斯大林模式的弊端,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先后进行了改革,但收效甚微,戈尔巴乔夫改革后期,逐渐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直至苏联解体。在学习本单元的内容时要注意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在评价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时,要分前期和后期,要认识到当时实行这种政策的必要性,同时也要从当时俄国生产力发展水平方面认识其特殊性和“不合理性”。   第二,通过对新经济政策背景、内容的分析,了解新经济政策的必然性和作用;运用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从中得到借鉴:经济发展要与本国国情相适应,不能搞教条主义。要依照经济规律进行经济建设。   第三,认识斯大林模式的形成原因、成就和失误以及对苏联的深刻影响。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全面评价社会体制和历史人物,理解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斯大林模式”在生产力落后的情况下发挥了作用,对苏联赢得反法西斯的胜利也有很大帮助,但后来越来越阻碍了苏联国民经济的发展和政治体制改革,民主法制受到严重践踏。   第四,通过学习苏联的改革,认识社会主义制度需要在发展中自我完善;社会主义改革不是原有体制的小修小补,而是要革除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环节;社会主义改革是不可能一帆风顺的,社会发展具有曲折性的特点。   【体验高考】   1.(2010·湖南卷)某博物馆收藏的一份传单写道:“彼得格勒城市及郊区的所有工人、水兵、赤卫队和铁路组织的会议……决定,派我们中间的优秀分子加入‘为饥饿的彼得格勒到农村征粮’的队伍。”这一传单出现的历史背景应是   A.政府的战争政策造成粮荒            B.新生的苏维埃政权面临困境   C.农业集体化运动出现失误            D.德国法西斯大举入侵苏联   【解析】学生已有的知识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目的是巩固新生的苏维埃政权,从选项与材料的相关性程度看,选B。另有一个捷径:圣彼得堡——彼得格勒(1917)──列宁格勒(1924)──圣彼得堡(1991),从同一个城市名称的变化出发可以迅速排除C、D。内战导致粮荒,粮荒引出余粮收集制,其目的是巩固困难重重的新生政权,故A排除。   【答案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关键字: Tag:高一历史教学设计高一历史教学设计案例教学设计 - 历史教学设计 - 高一历史教学设计



上一篇:高中历史必修2第20课《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到“斯大林模式”》导与练

《高中历史必修2第七单元《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导与练》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