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点要记得收藏我们的网址哦(www.5ijcw.com) —— 我爱教程网 。
  • 查资料

当前位置:我爱教程网知识频道教学设计历史教学设计高二历史教学设计高中历史《“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 正文

高中历史《“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

[09-29 00:12:28]   来源:http://www.5ijcw.com  高二历史教学设计   阅读:8991

概要:高中历史必修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导学案知识目标: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学习重点:1. 董仲舒的思想主张。2. 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及影响。学习难点:对新儒学思想主张的理解及其对后世的影响。【自主学习】一、从“无为”到“有为”1.无为而治(1)背景:秦末战火频繁, 破坏严重。(2)目的:恢复 和 。(3)表现:采取 的政策。(4)影响:汉朝 逐渐恢复和增强,国力日盛。2.积极有为(1)背景:西汉强盛后,仍面临一系列社会危机。(2)目的:加强 ,适应 的发展形势。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rdquo
高中历史《“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标签:高二历史教学设计案例,http://www.5ijcw.com

高中历史必修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导学案
知识目标: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
学习重点:
1. 董仲舒的思想主张。
2. 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及影响。
学习难点:
对新儒学思想主张的理解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自主学习】
一、从“无为”到“有为”
1.无为而治
(1)背景:秦末战火频繁, 破坏严重。
(2)目的:恢复 和 。
(3)表现:采取 的政策。
(4)影响:汉朝 逐渐恢复和增强,国力日盛。
2.积极有为
(1)背景:西汉强盛后,仍面临一系列社会危机。
(2)目的:加强 ,适应 的发展形势。
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提出
1.新儒学的特点:董仲舒把诸子百家中 、 和
的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
2.新儒学的内容
(1)适应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提出“ ”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2)为加强君权,宣扬“ ”,提出“天人合一”和“ ”学说。
(3)提出“ ”。
3.作用
(1)对扭转 的局势十分有利。
(2)被 采纳,使儒学成为正统。
三、儒学成为正统
1.措施
(1)汉武帝起用很多 参与国家大政。
(2) 成为国家规定的教科书,教育为 所垄断。
(3)兴办 ,打破由贵族官僚世代为官的陈规。
(4)在全国各郡县设立学校,使儒学在 开始处于独尊地位。
2.影响: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 思想,并成为中国 的主流。
【问题探究】
学生活动 教学设计


互动与展示


1.老子主张“无为而治”,希望社会退回到小国寡民的状态;西汉初期为恢复生产和安定人心,统治者又提倡“无为而治”的思想。根据这些史实,请你谈谈对道家思想的认识。
老子“无为而治”的思想,既有其消极、保守的一面,也为西汉初期“休养生息”政策的实行提供了理论依据,并促进了汉初经济的恢复和社会的稳定。同时,老子思想中也包含了顺其自然的进步思想,这对今天创建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有重要的借鉴意义。道家思想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想一想,汉武帝既然“独尊儒术”,为什么在他的统治思想中又杂糅了一些其他学派的思想?
汉武帝“独尊儒术”是他推行封建政治大一统的时代需要。但其他学派中也有一些对其统治有利的思想,如法家的法治、重农抑商等,因此也会被采纳。

3.有人认为,若没有汉武帝,儒学就不会确立其统治地位,你认为正确吗?说明理由。
不正确。
理由:(1)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并采取一系列措施最终确立了儒学的统治地位,说明汉武帝在儒学走上独尊地位的过程中起了决定性作用。
(2)但从根本上讲,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是当时政治、经济上强化中央集权的需要。经过改造的儒家学说与这一需要相适应,因此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精讲与点拨

1. 儒家思想之所以能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其关键人物就是董仲舒。那么他的新儒学体系的思想主张主要有哪些?他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1.(1)思想主张:①“春秋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②“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天人感应”。③“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和仁、义、礼、智、信(“三纲五常”)。
(2)目的:使统治者采纳儒家思想,让儒学在社会和国家中获得独尊地位。
2. 自汉武帝以后,儒学的正统地位为什么能够确立?又有什么影响?
(1)原因:①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主张迎合了时代的需要,适应了统治者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②汉武帝全面接受和肯定新儒学思想,采取各种措施尊儒,大力推动儒学发展。
(2)影响: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逐渐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总结与升华】


【基础巩固】
1.从“无为”到“有为”思想的变化,主要是因为(  )

[1] [2] [3]  下一页


关键字: Tag:高二历史教学设计高二历史教学设计案例教学设计 - 历史教学设计 - 高二历史教学设计



上一篇:高中历史《第2课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教案1 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历史《“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