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2第20课《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到“斯大林模式”》导与练
概要:www.5ijcw.com 【难点分析】 全面分析斯大林模式 斯大林模式是一种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斯大林模式是前苏联工业化和经济发展过程中所采用的、并且延续约70余年的一种经济体制。它形成的标志为苏联1936年宪法的通过。这种经济体制是一种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模式,即通过国家权力,全面干预和管理国民经济各部门,通过指令性计划集中进行资源配置,进行社会生产活动。具体表现为经济运行排斥市场和价值规律;政府通过计划确定全社会的产、供、销和企业的人、财、物等。由于苏联是在斯大林取得领导权后开始全面执行计划经济,由于斯大林还从理论上对计划经济进行了概括,并使其成为苏联乃至于其他一些社会主义国家实行工
www.5ijcw.com 【难点分析】 全面分析斯大林模式 斯大林模式是一种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斯大林模式是前苏联工业化和经济发展过程中所采用的、并且延续约70余年的一种经济体制。它形成的标志为苏联1936年宪法的通过。这种经济体制是一种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模式,即通过国家权力,全面干预和管理国民经济各部门,通过指令性计划集中进行资源配置,进行社会生产活动。具体表现为经济运行排斥市场和价值规律;政府通过计划确定全社会的产、供、销和企业的人、财、物等。由于苏联是在斯大林取得领导权后开始全面执行计划经济,由于斯大林还从理论上对计划经济进行了概括,并使其成为苏联乃至于其他一些社会主义国家实行工业化的指导思想,所以,通常人们把计划经济体制称为斯大林模式。接下来我从以下几方面来全面分析斯大林模式。 一、背景 1.国际形势:虽然赢得三年战争的胜利,但仍处于资本主义国家的包围和战争威胁之中; 2.政治形势:1922年苏联成立;列宁逝世后,斯大林上台,通过政治斗争逐渐巩固了自己的领导地位; 3.经济形势:新经济政策的实施,苏联经济迅速恢复,但总体而言其生产力水平仍相对落后,20年代末工业产值仍只占国民经济生产总值的45%。尤其重工业发展不足。 4.历史传统与社会环境:沙皇俄国长期以来是一个农奴制国家,1861年亚历山大二世改革后虽然走上走向资本主义道路,但仍存在大量的农奴制残余;从经济上讲是一个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的、落后的农业国;从政治上讲,长期处于沙皇专制统治之下,专制主义的意识形态根深蒂固,而且有着强烈的扩张欲望。 5.思想环境:斯大林多次在国家问题上强调,“阶级的消灭,不是通过阶级斗争消灭的道路,而是经过阶级斗争加强的道路达到的”,“只有最大限度的加强国家政权,才成车次铲除垂死的阶级的残余”。 6.斯大林的个人性格特点:粗暴、非凡的意志力、对人的主观能动性比较看重,对客观规律则尊重不够、带有俄罗斯农民意识。 二、含义 是指苏联在斯大林的领导下,按照斯大林的规划所确立起来的国家政治经济体制。它是苏联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外部受到资本主义国家的包围和战争的威胁;国内受到相对落后的经济文化与历史传统制约;还有斯大林个人的因素)的一种社会主义模式。 三、内容 1.以优先发展重工业为中心的赶超战略。 2.以高度国有化为基础,以行政手段为主配置资源、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 3.缺乏制约和监督的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 四、特征 “斯大林模式”最明显的特征是高度集中或高度集权,并且体现在政治、经济、文化和对外关系体制上。 1.政治体制特征。高度集中的以党代政领导体制;以人治代替法治,有法不依,长官意志盛行,民主法制遭到破坏;自上而下的干部委任制和终身制;党和国家缺乏有效的人民监督体制。党政职权不分,以党代政;权利过分集中于个人,总书记专权;联邦制国家结构的高度中央集权化;践踏法制,漠视民主制度;干部委任制盛行。 2.经济体制特征。所有制形式过于整齐划一;高度集中的部门管理体制;片面强调指令性计划经济,忽视价值规律,排斥市场机制;以行政手段为主管理经济,政治斗争时常干预经济生活;优先发展重工业。 3.文化体制特征。姜长斌认为,“斯大林模式”在文化上的特征是绝对的统一意志和大规模的情报封锁。 4.对外关系特征。从新经济政策的对外开放转向对外封闭,从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和平共处转发冷战对峙,甚至准备并进行热点对抗。 五、评价 1.斯大林模式的贡献(历史地位):斯大林模式是特定历史条件的产物,它在历史上曾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 (1)斯大林模式比较成功的解决了在资本主义包围和战争威胁中,一个经济和文化落后国家如何很好的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难度很多的课题,从而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 (2) 苏联在短短的二十多年时间里就跑完了资本主义花费了一百年的路程。 (3) 由于斯大林模式,是苏联抢在二战爆发之前基本实现了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为取得卫国战争胜利准备了雄厚的物质基础,保存了民族的生存,赢得了世界人民的尊重。 总之,客观的说在20世纪30年代世界的历史上,斯大林模式留下的不是失败的记录,而是成功的骄傲。尤其是当1929年至1933年,资本主义面临完全危机的时候,苏联进行的社会主义建设成就震惊了西方世界。二战后,它对新生的社会主义国家恢复经济,初步建立社会化大工业的基础,也起到过积极示范作用,从而对资本主义社会形成强大的冲击力。 2.斯大林模式的弊端 (1) 在经济方面,它长期只注重发展重工业和国防工业,是国民经济发展比例失调,人民群众特别是农民的物质生活水平难以得到持续的提高。 (2)在政治方面,高度集中的党政领导体制,自上而下的干部委派体制,缺乏民主的监督机制,致使以党代政、党政不分的现象被认为是体现党的领导的正常原则而被肯定下来。 (3) 在思想文化方面,高度集中的文化管理体制导致学术民主的消失。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下一页
关键字: Tag:高一历史教学设计,高一历史教学设计案例,教学设计 - 历史教学设计 - 高一历史教学设计
《高中历史必修2第20课《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到“斯大林模式”》导与练》相关文章
- 高中历史必修2第20课《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到“斯大林模式”》导与练
- › 高中历史教学计划
- › 高中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复习导航
- › 高中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第五、六单元导与练
- › 高中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学习质量检测
- › 高中历史 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
- › 高中历史 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练习 新人教版必...
- › 高中历史《“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
- › 高中历史 第2课《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3
- › 高中历史《“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
- › 高中历史《第2课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教案1 新人教版必修3
- › 高中历史 第3课 宋明理学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3
- › 高中历史 第3课《宋明理学》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
-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高中历史必修2第20课《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到“斯大林模式”》导与练
- 在谷歌中搜索相关文章:高中历史必修2第20课《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到“斯大林模式”》导与练
- 在soso中搜索相关文章:高中历史必修2第20课《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到“斯大林模式”》导与练
- 在搜狗中搜索相关文章:高中历史必修2第20课《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到“斯大林模式”》导与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