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雨说课
《雷雨》以1925年前后中国社会为背景,描写周朴园的带着封建性的资产阶级家庭的崩溃。(1)《雷雨》共有八个人物,某煤矿公司董事长周朴园在周公馆中是带有封建性的家长,其妻周蘩漪比他小二十岁,常年被认为有病,很少下楼来。大少爷周萍是前妻所生,二少爷周冲是繁漪的儿子。仆人鲁贵曾经把女儿四凤和儿子鲁大海介绍到周家分别当女仆和工人。繁漪发现四凤与周萍私下谈恋爱,便让鲁贵告诉自己的妻子鲁侍萍来周家领走女儿四凤。因为繁漪跟周萍之间有不正当的乱伦关系,十几年来周家楼上经常出现闹鬼的事情实际上是儿子与后母所为,繁漪要赶走情敌,拉住周萍。吃药一场戏把周朴园的专横、冷酷的家长制刻画出来。(2)鲁大海在周家的煤矿上做工,工人与工头发生冲突,作为工人代表的鲁大海到周家与周朴园谈判。周朴园与鲁妈相见,才明白她正是三十年前在无锡周家公馆梅妈的女儿梅侍萍,被自己遗弃的女人。年轻的朴园诱骗了侍萍,生下周萍和鲁大海,他为了急与有门第的富家女子繁漪结婚,在大年三十的风雪夜晚赶走侍萍。走投无路的侍萍投水自尽,被人救活,几次改嫁,现在成了鲁贵的老婆。朴园明白了一切后,便立即辞退了鲁贵、四凤。鲁大海也被解雇。周家跟煤矿工人之间的矛盾得到缓和。这两幕都在周家公馆发生的故事。(3)在第三幕中,周冲受母亲繁漪之命夜晚送钱到鲁家住房。鲁妈审问女儿与跟周家少爷的关系,并让女儿对着轰鸣的雷声发誓。周萍雨夜来鲁家与四凤约会,跟踪而至的繁漪怨恨地将窗户反锁,置周萍四凤于危险的境地。(4)在周家客厅内,繁漪再次哀求周萍不要离开她。大海到周家找周萍并与他讨论妹妹的事。周萍准备与四凤一块走,周繁漪喊来朴园,朴园与侍萍再次相见,当场道出侍萍是周萍的生母。羞愧的四凤触电死去,周冲去拉四凤也身亡,周萍开枪自杀,繁漪发疯。全部故事结束了。
“尾声”接续“序幕”的场景和故事,景同,音乐、氛围也相同,人物动作一致。“序幕”里透露鲁贵已喝酒醉死,“尾声”也说鲁大海也有可能死去,老人说:“我找了十年了,没有一点影子”。剧情中剩下的惟一的年轻人,也是老人的希望,也消失了,建立在现实世界里的所有希望都破灭了,剩下的是把灵魂寄托于上帝,由宗教音乐和《圣经》引入到一个神性的世界。老人看见的最后的情景是:“立在窗前的老妇,转身坐在炉旁的圈椅上呆呆地望着火,这时姑乙在左边长沙发上坐下拿了一本圣经读着”,“舞台渐暗”,在教堂神职人员“姑乙”的引导下倾听着来自上帝的声音,这是戏剧里留下的最后的一个动作。
《雷雨》的结局显示了世间的残忍,但“序幕”和“尾声”却“把一件错综复杂的罪恶推到时间上非常辽远的处所”,形成了“欣赏的距离”,给人产生的是怜悯,而不是恐惧。剧中人物都是可悲悯的,周朴园尽管专制、霸道,但却孤独无助;鲁侍萍善良但却被“轮回”捉弄,是命运的“盲眼”,“序幕”说她的眼睛已瞎。繁漪有生命的热情,但又滑入不计后果的“狂热”;周萍软弱而盲目地“挣扎”;周冲的无知的“浪漫”;四凤“纯洁”又“天真”,但他们都没有逃脱罪恶的陷阱掉入了可悲怜的结局。
周朴园形象:曹禺善于深入人物心灵, 细致入微地表现人物在矛盾冲突中内心世界的发展变化, 塑造丰满、鲜活的人物形象。周朴园是一个极有说服力的佐证。剧作家把他的社会、历史本性, 溶化到周鲁两家一系列血缘、伦理的矛盾纠结点上, 从而生动地塑造出一个血肉丰满的典型。周朴园对待以鲁大海为首的工人阶级体现出其残酷的资产阶级的发家血腥味。周朴园曾在哈尔滨修江堤时,为了发财而故意让江堤出险,淹死两千多小工。他在煤矿上为了镇压工人反抗而命令警察开枪打死工人。在社会阶级斗争层面上, 他是一个残酷吮吸工人血汗的资本家, 为了发财, 可以干任何断子绝孙的昧心勾当 , 他的一生就是资产阶级的发家史、罪恶史。这是一个血债累累的资本家。在家庭内部是一个冷酷的封建家长形象。曹禺通过周朴园对待繁漪和侍萍这两个女性的态度,来完成这个形象的塑造。通过强迫吃药一场戏,写他关心的并不是繁漪的健康,而是自己的意志的贯彻。他需要的是繁漪做出一个服从的榜样。在家庭伦理和思想意识层面上, 他是专横自私的家长, 妻儿都是他动辄训斥的对象, 连一星半点人格的独立和思想的自由也决不容许。他的专横、冷酷的性格和封建家长的面目被突出地表现出来了。而对侍萍的关系,则主要表现他的伪善(虚伪、自私)。因为侍萍曾为他生了周萍和鲁大海两个儿子,后来又被他逼上死路,在误以为她已经死的特定情况下,一直回忆、眷恋着年轻时和侍萍的一段感情,但一旦侍萍竟活着站在他的面前,对他的名誉、利益构成威胁时,他便自毁假面,露出了资产阶级伪君子的真相:“你来干什么? ”“痛痛快快地, 你要多少钱吧! ”他想用一张支票来清算他所有的罪恶, 这又一下子显出他个性中最狰狞也最本质的内核。周朴园这一形象, 把封建家长和资本家这样分别出现于不同历史时代、不同社会制度的双重身份, 怪诞而有机地融于一身, 这是中外文学史上罕见的创造, 他只可能出现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中,这也是曹禺为中国现代话剧所做出的杰出贡献。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关键字: Tag:高二语文教学设计,高二语文教学设计案例,教学设计 - 语文教学设计 - 高二语文教学设计
上一篇:《林黛玉进贾府》教案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