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点要记得收藏我们的网址哦(www.5ijcw.com) —— 我爱教程网 。
  • 查资料

当前位置:我爱教程网知识频道教学设计语文教学设计高一语文教学设计《故都的秋》教学实录 人教必修2» 正文

《故都的秋》教学实录 人教必修2

[09-27 15:51:31]   来源:http://www.5ijcw.com  高一语文教学设计   阅读:8534

概要: 生:这正和“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有异曲同工之妙。 师:作者绘声绘色,为我们描绘了哪几幅秋光图? 生:共有五幅图画:静对蓝朵、落蕊轻扫、秋蝉残鸣、闲人话秋、秋果将熟。 师:试想,假如你就是客居地乡的游子,你就是戴一副眼镜、穿一袭长袍的郁达夫,面对这样的五幅秋光图,油然涌上你的心头的是一种什么感慨呢? 生:悲凉。 师:此情此景,不仅让我们想起马致远的《天净沙&midd
《故都的秋》教学实录 人教必修2,标签:高一语文教学设计案例,http://www.5ijcw.com
                  生:这正和“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有异曲同工之妙。
                  师:作者绘声绘色,为我们描绘了哪几幅秋光图?
                  生:共有五幅图画:静对蓝朵、落蕊轻扫、秋蝉残鸣、闲人话秋、秋果将熟。
                  师:试想,假如你就是客居地乡的游子,你就是戴一副眼镜、穿一袭长袍的郁达夫,面对这样的五幅秋光图,油然涌上你的心头的是一种什么感慨呢?
                  生:悲凉。
                  师:此情此景,不仅让我们想起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
                  生(齐声)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师:本文虽然没有古典诗词那样凝练的语言,却以细腻的笔触传递出故都的秋所特有的、极富个性色彩的韵味。让我们一起朗读课文的3到11自然段,进一步品味,并注意语速舒缓、语调低沉,力争用声音传递出清、静、悲凉的秋味。
                  (齐读3到11段)
                  师:文章的题目是“故都的秋”,可是第2段、倒数第2段却写了南国的秋,作用是什么?
                  生:作者借南国的秋的温、润、慢,通过对比突出北国之秋的清、清静、悲凉是南国之秋所无法比拟的,突出作者对它的热爱之情。
                  师:第12段的议论写了什么内容?作用是什么?
                  生:这一段通过古今中外的引证,说明感秋处处有,而中国的文人最突出,而秋的深味非北方莫属,还是为了突出北国之秋。
                  生:这一段议论,使整个文章的情、景、理交融,充实了内容,深化了主题。同时又使文章疏朗不羁,挥洒自如。
                  师:很好。这是一篇写景散文,主体部分写了故都的秋色,又通过对比和议论加以突出,使得文章情、景、理水乳交融,美丽而不肤浅,成为现代散文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
                  诗人梁小斌在他的《我热爱秋天的风光》一诗中说“秋天像一条深沉的河流在歌唱,河流两岸还荡漾着我美丽的思想”,我们来看看,在故都的秋这条深沉的底蕴丰厚的河流两岸,荡漾着郁达夫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呢?或者说,是什么样的内在情决定了他去书写这样的秋色呢?


www.5ijcw.com                   生;我觉得这和作者的生活经历有关。郁达地3岁丧父,幼年生活困顿,青年时期,十年客居日本的生活,又使他饱受屈辱和歧视。我读过他的自传体小说《沉沦》。他的抑郁、孤僻的个性使和他去捕捉这样的清、静、悲凉的景色。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关键字: Tag:高一语文教学设计高一语文教学设计案例教学设计 - 语文教学设计 - 高一语文教学设计



上一篇:《荷塘月色》课堂教学实录2 人教必修2

《《故都的秋》教学实录 人教必修2》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