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怪的大石头教学设计1
学情分析
经过三年级的“读”和“说”为重点的训练,学生已经发生了“质”的转变,学生们经过大量的阅读积累,大量的阅读训练说话,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已经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他们敢于在公共场合当众表达自己的看法、想法,敢于质疑,敢于发表自己的不同见解。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将以体现素质教育的思想,注重思想品德熏陶和人文精神的培养,加强语文实践活动,有效地培养听说读写能力。
教学目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奇怪、著名、地质学家、捉迷藏、悄悄、躲闪、严严实实、转来转去、兴趣、平整、推动、旅行、考察、秦岭、遗迹、研究、成果、震惊”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导学生了解李四光探索巨石由来的过程。
3.感受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执著求索的可贵品质。
4.了解童年李四光对大石头产生的疑问以及他后来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与童年的疑问间的关系,认识好奇心在发明创造中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了解李四光探索巨石由来的过程,领会李四光是如何思考问题、提出问题的。
教学的难点: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内容写具体的。
教学资源
* 1.布置学生预习,搜集有关李四光其人的资料
2.准备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谈话导入
1.汇报预习效果。(检查字词和交流查阅李四光的资料)
a、《奇怪的石头》讲的是谁的故事?(李四光)
b、请同学们展示自己查找到的有关资料并介绍李四光其人
2.(导入)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李四光小时候为什么就对一块大石头产生了很大的兴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奇怪的大石头》。(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质疑解难。
1.请各自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把课文读通顺。
2.分节指名读课文,相机检查巩固生字、新词的读音。
著名、藏在后面、孤零零、悄悄、躲闪、陨(yǔn)石、大坑(kēng)、卧进、突兀(wù)、旅行、考察、秦(qín)岭、流域(yù)、遗(yí)迹、
研究、震(zhèn)惊
3.学生质疑解难(学生质疑后老师对学生的问题归类梳理,选择重要的有价值的问题作分析。)
学生针对课文内容质疑,师生共同解疑。
4.完整地齐读课文。
5.指导写字。对难字和易错字重点强调。
“藏”字17画,第六笔为“┖”。
“卧”字,左“臣”,右“卜”,注意“臣”的笔顺,第三笔为“┐”。
“旅”字,注意左下部分的笔顺。
三、合作探究,理解品味。
1.课文讲的是李四光小时候的事。请概括一下讲了他小时候一件什么事呢?(小时候的他常常和小伙伴们围着巨石捉迷藏的的事)
2.请大家各自轻声朗读第2自然段,思考:
(1)这是块怎样的石头?(注意文中的“巨石”、“孤零零”)
(2)李四光和伙伴们是怎样围着石头捉迷藏的?(勾画具体词)
(3)小伙伴们转来转去找不到李四光,咦,这是为什么?(石头大,便于躲藏这也是原因之一启示学生多角度思考)
(4)对本段中的重要、生动的字词指导朗读,并作适当的评价
生一:“你的声音响亮,如果突出一下其中勾画的几个词,会更能让我们感受到石头的大。”
生二:“你的语气有强弱,不错!”
2.文本表演,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时间长了,李四光对这块大石头有了疑问。他首先想到的是问老师,李四光会怎么问?老师怎么答的?李四光又会怎么想?(这里可能适当想象一些,丰富文本)同学们读读课文,同桌间演一演。然后挑选学生上台表演。(提醒学生注意表演的语气、手势呀动作等,还可以加上适当的道具让表演更为生动逼真)
3.学习最后两自然段,小组讨论。(过渡语:李四光又跑去问爸爸,他爸爸也说不清。后来这个疑团有没有解开,怎么解开的?)
(1)李四光怎么解开这块孤零零的巨石之来历这一谜团的?
教师点拨:
a)李四光思考这个问题想了二十多年;
b)长大后到英国学习了地质学,明白冰川可以推动巨大的石头旅行几百里甚至上千里。
关键字: Tag:三年级语文教学设计,三年级语文教学设计案例,教学设计 - 语文教学设计 - 三年级语文教学设计
上一篇:灰雀教学实录2
《奇怪的大石头教学设计1》相关文章
- 奇怪的大石头教学设计1
- › 奇怪的大石头教学设计1
- › 奇怪的大石头 导学案
-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奇怪的大石头教学设计1
- 在谷歌中搜索相关文章:奇怪的大石头教学设计1
- 在soso中搜索相关文章:奇怪的大石头教学设计1
- 在搜狗中搜索相关文章:奇怪的大石头教学设计1
用户评论
分类导航
最新更新
- · 西门豹导学案
- · 钟表店里的争吵课后反思
- · 月球之谜教学反思3
- · 槐乡五月教学反思1
- · 《和时间赛跑》评课
- · 美丽的小兴安岭评课3
- · 槐乡五月评课
- · 给予树 导学案
- · 《槐乡五月》教学设计和反思
- · 小摄影师教学实录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