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焓变 反应热》教学设计
(1)曲线0→a段不产生H2的原因 有关化学方程式为
。
(2)曲线a→c段,产生氢气的速率增加较快的主要原因
(3)曲线c段以后,产生氢气的速率逐渐下降的主要原因
19、(1)实验室制氢气时,若向稀硫酸中加几滴硫酸铜溶液,则产生氢气的速率加快,该反应中硫酸铜 催化剂(填:是、不是)。
(2)单独加热氯酸钾,产生氧气的速率小,而将少量高锰酸钾和氯酸钾混合共热制氧气,产生氧气的速率明显加快,该实验中高锰酸钾 催化剂(填:是、不是)。
(3)医用双氧水清洗伤口时,伤口表面会产生大量的气泡,该过程中发生的反应是 ,起催化作用的是 。
20、(1)据理论计算,如果分子之间的碰撞每次都能发生化学反应的话,那么,在通常情况下,以体积比为2:1混合的氢气和氧气的混合气体就会在瞬间反应生成水。但实际却不是这样,这说明了什么?
(2)如果点燃气体或对其光照,则反应瞬间完成,你认为这些条件改变了什么?
(3)如果向氢气和氧气的混合气体插入了铂丝(催化剂),则会产生爆炸。你认为从反应原理上讲,铂丝改变了什么?说明理由。
21、把试管放入盛有25℃饱和石灰水的烧杯中,试管中开始先放入几小块镁片,再用滴管滴入5 mL盐酸于试管中。据此回答:
(1)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 。
(2)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是
(3)写出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 。
(4)由实验推知,氯化镁溶液和氢气的总能量 (填:大于、小于、等于)镁片和盐酸的总能量。
22、0.3 mol气态高能燃料乙硼烷(B2H6)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固态三氧化二硼和液态水,放出649.5 kJ的热量,其热化学方程式为: ;又已知H2O(l)=H2O(g);ΔH=+44 kJ/mol,则11.2 L(标准状况)乙硼烷完全燃烧生成气态水时放出的热量是 kJ。
23、298K时,合成氨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N2(g)+3H2(g)2NH3(g);ΔH= -92.4kJ/mol。在该温度下,取1 mol N2和3 mol H2放在一个密闭容器中,在催化剂存在时进行反应,测得反应放出的热量总是小于92.4 kJ。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C 2、CD 3、D 4、C 5、CD 6、C 7、C 8、D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关键字: Tag:高三化学教学设计,高三化学教学设计案例,教学设计 - 化学教学设计 - 高三化学教学设计
上一篇:环境保护
《《焓变 反应热》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 《焓变 反应热》教学设计
- › 《焓变 反应热》教学设计
-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焓变 反应热》教学设计
- 在谷歌中搜索相关文章:《焓变 反应热》教学设计
- 在soso中搜索相关文章:《焓变 反应热》教学设计
- 在搜狗中搜索相关文章:《焓变 反应热》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