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子反应教案
概要: 2、因生成沉淀而不能大量共存。如Ag+与Cl-;Ba2+与CO32-、SO32-等; 3、因生成难电离物质而不能大量共存。如NH4+与OH-等; 4、因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如Fe3+与S2-、I-等。 [练习]判断下列各种离子能否大量共存: ① Ca2+、Na+、CO32-、NO3- ②Ba2+、Na+、SO42-、NO3-、 ③NH4+、K+、Cl-、SO42- ④HCO3-、SO42-、H+、K+ 第三节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教案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原教材没有、在新教材中新编的,课文中有关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的概
离子反应教案,标签:高一化学教学设计案例,http://www.5ijcw.com
2、因生成沉淀而不能大量共存。如Ag+与Cl-;Ba2+与CO32-、SO32-等;
3、因生成难电离物质而不能大量共存。如NH4+与OH-等;
4、因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如Fe3+与S2-、I-等。
[练习]判断下列各种离子能否大量共存:
① Ca2+、Na+、CO32-、NO3- ②Ba2+、Na+、SO42-、NO3-、
③NH4+、K+、Cl-、SO42- ④HCO3-、SO42-、H+、K+
第三节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教案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原教材没有、在新教材中新编的,课文中有关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的概念,原教材在高中化学第一册第二章第四节"反应热"中有所涉及。新教材的这一节内容具有如下特点:
1. 强化能量观念教育──从高中化学开篇就对学生进行初步的化学热力学知识的熏陶,引起学生把化学变化纳入能量不同形式转化的规律体系之中,突出了化学能与热能相互转化的主体形式,重视学科思想的渗透。
2. 关注社会热点问题――能源是关系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问题之一。本节从化学反应与热能关系的角度阐明了化学对社会发展的重大作用,分析了燃料充分燃烧的意义与方法。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了解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的概念以及吸热、放热反应过程中物质能量的变化。
(2)简介燃料燃烧的意义及如何充分利用燃料的方法。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从能量互变观点分析化学反应的思维习惯。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关注社会、重视节能、加强环保的意识。
【教学设计】
教与学活动建议: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一、1. 化学反应伴随着能量变化;人们利用反应时释放的能量。
引入新课的途径很多:(1)可从初中化学所学的"燃烧条件"引入;
(2)可从化学反应时伴随着能量变化的实验或生活现象引入;
(3)可从生产、生活中化石燃料的利用引入;
(4)可从当前国际上原油价格猛涨的热点问题引入;
(5)可由学生提供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种种现象引入……
2. 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演示实验观察(用课本实验或其它现象明显的"放热"或"吸热"的实验);以实验为基础进行问题讨论和探索:
1.实验观察到的现象说明什么问题?2.从热能变化的角度来分,化学反应有哪些类型?
3.燃烧属于什么反应?为什么除了自燃,一般都要点火?4.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过程中,能量是如何变化的?(上述问题讨论时,与左栏知识点的板书格局配合)
二、燃料的充分燃烧
1.人类当前所需能源的主要来源是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
2.人类应当树立节能意识:(1)化石燃烧无法再生;
(2)提高燃烧效率,节约能源。
3.使燃料充分燃烧的措施:
(1)通入充足的空气;
(2)固体燃料粉碎、液体燃料喷雾以增大燃料与空气的接触面。
4.煤炭的气化和液化,既防止污染,又提高燃烧效率。
进行"燃料的充分燃烧"这部分教材的教学时建议:
1.指导学生利用课外活动收集、阅读有关能源与人类社会进步的关系及我国和世界能源利用与化石燃料储存的现状等资料,激发学生关注持续发展的热点问题。
2.由教师或学生提供某些利用能源和节能的典型故事充实学习内容。
3.提示学生解决能源问题的两大关键:开发新能源和节能;结合教学内容,由学生结合生产、生活实际讨论节约有哪些途径,然后再由教师作归纳小结。
关键字: Tag:高一化学教学设计,高一化学教学设计案例,教学设计 - 化学教学设计 - 高一化学教学设计
上一篇: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教案
《离子反应教案》相关文章
- 离子反应教案
- › 高中化学 第二节 离子反应 第2课时优秀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
- › 高中化学 第二章 第二节离子反应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
- › 高中化学 第二章第二节离子反应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1
- › 离子反应教案
- › 离子反应教学设计
-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离子反应教案
- 在谷歌中搜索相关文章:离子反应教案
- 在soso中搜索相关文章:离子反应教案
- 在搜狗中搜索相关文章:离子反应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