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点要记得收藏我们的网址哦(www.5ijcw.com) —— 我爱教程网 。
  • 查资料

当前位置:我爱教程网知识频道教学设计物理教学设计八年级物理教学设计欧姆定律及其应用中常见的错误类型» 正文

欧姆定律及其应用中常见的错误类型

[09-28 20:47:26]   来源:http://www.5ijcw.com  八年级物理教学设计   阅读:8649

概要:正确理解和应用欧姆定律的关键是不但要理解欧姆定律所表达的电流、电压、电阻之间的数量关系,更重要的是理解三者之间的因果关系:即电流的大小是由电压、电阻共同决定的,电流的变化一定是电压或电阻的变化引起的,绝对不可以说电流的变化使电压或电阻发生了变化。电阻与电压之间没有因果关系,也就是说电阻的变化只会引起电流的变化,不能直接引起电压的变化,反之,电压的变化也只会引起电流的变化,而不能直接引起电阻的变化。 在欧姆定律的教学实践中,总结一下,发现以下问题是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得较普遍的问题。 一、因果颠倒 如练习中出了这样一题:小李同学探究电流跟电压、电阻关系时,收集和记录的数据如下表:
欧姆定律及其应用中常见的错误类型,标签:八年级物理教学设计案例,http://www.5ijcw.com
正确理解和应用欧姆定律的关键是不但要理解欧姆定律所表达的电流、电压、电阻之间的数量关系,更重要的是理解三者之间的因果关系:即电流的大小是由电压、电阻共同决定的,电流的变化一定是电压或电阻的变化引起的,绝对不可以说电流的变化使电压或电阻发生了变化。电阻与电压之间没有因果关系,也就是说电阻的变化只会引起电流的变化,不能直接引起电压的变化,反之,电压的变化也只会引起电流的变化,而不能直接引起电阻的变化。   在欧姆定律的教学实践中,总结一下,发现以下问题是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得较普遍的问题。   一、因果颠倒   如练习中出了这样一题:小李同学探究电流跟电压、电阻关系时,收集和记录的数据如下表:  
试验次数 R1=5Ω
1 U1=1V I1=0.2A
2 U2=2V I2=0.4A
3 U3=3V I3=0.6A
  分析表中的数据,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   命题目的在于考察学生分析处理数据的能力,希望能得出“电阻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的正确结论,恰好相反,不少同学得出背道而驰的结论“导体两端的电压跟导体中的电流成正比”。主要原因在于课堂上只注意了像什么“成正比”“成反比”等所谓的关键词,没做深入领会,没考虑电流与电压间的因果关系而出错。   二、忽视条件,断章取义   例如,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当接入的电阻为R1=10Ω时,测得电流为0.5A,当换接入的电阻为R2=20Ω时,电路中的电流( )0.25A。   A、小于    B、    C、大于     D、无法确定   结果是一大批同学选B,当问及为什么做出这样的选择时,回答得很理直气壮:因为R2=2R1,电压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所以电流就是原来的一半。问题在于把电源的电压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混淆,结论“电压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中的“电压一定”,是要求接入电路中某两点间的不同电阻两端加相同的电压(满足所加电压相同的条件)。由欧姆定律知,U不变,R增大但小于前一次的2倍,因此电流比前一次的一半要大,所以正确答案应该选C。   三、忽视物理意义,纯数学化   例、关于公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导体的电阻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B、导体的电阻与通过导体的电流成反比;   C、导体的电阻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与通过导体的电流成反比;   D、导体的电阻与导体两端的电压、通过导体的电流都无关。   新授课时作为练习拿出来时,选择各选项的人数比例基本相当,错选的原因在于只注意了形式上的正(反)关系,忽视了电阻的物理意义。   四、忽视同一性、同时性,张冠李戴

[1] [2] [3]  下一页


关键字: Tag:八年级物理教学设计八年级物理教学设计案例教学设计 - 物理教学设计 - 八年级物理教学设计



上一篇:测量小灯泡电功率的探究实验

用户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