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点要记得收藏我们的网址哦(www.5ijcw.com) —— 我爱教程网 。
  • 查资料

当前位置:我爱教程网知识频道教学设计语文教学设计高二语文教学设计《劝学》教案3» 正文

《劝学》教案3

[09-27 16:07:36]   来源:http://www.5ijcw.com  高二语文教学设计   阅读:8911

概要:【教学目标】 1. 了解《荀子》及相关知识。 2. 掌握并积累重要的文言文实词和虚词; 掌握本文出现的通假字、词类活用和特殊文言句式。 【教学重点】 学习本文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的方法,提高学生围绕中心论点合理论证的能力。 【教学难点】 点拨认识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学习必须“积累”“坚持”“专一”的道理。 【教学时数】 2教时 一、激趣导入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锲而不舍”是同学们早已熟悉的两个成语,这两个成语的含义是什么呢?和学习有什么关系呢?我们一起来学习《荀子•劝学
《劝学》教案3,标签:高二语文教学设计案例,http://www.5ijcw.com

【教学目标】
  1. 了解《荀子》及相关知识。
  2. 掌握并积累重要的文言文实词和虚词; 掌握本文出现的通假字、词类活用和特殊文言句式。
  【教学重点】
  学习本文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的方法,提高学生围绕中心论点合理论证的能力。
  【教学难点】
  点拨认识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学习必须“积累”“坚持”“专一”的道理。
  【教学时数】
  2教时
  一、激趣导入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锲而不舍”是同学们早已熟悉的两个成语,这两个成语的含义是什么呢?和学习有什么关系呢?我们一起来学习《荀子•劝学》一文,领略一下荀子是如何“劝学”的。
  二、整体感知
  [互动设计1]  《荀子》简介
  荀子(约前298-前238)名况。战国末期赵国人,当时人们尊重他,称他荀卿,他是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先秦儒家最后的代表,朴素唯物主义思想集大成者,同早于他的孟子成为儒家中对立的两派。韩非子和李斯的老师。其散文说理透彻,气势浑厚,语言质朴,句法简练绵密,多作排比,善用比喻。《荀子》一书共32篇,其中26篇为荀子所著,末6篇或为其门人弟子所记。
  [互动设计2]  荀子思想
  1. 性恶论:人生而好利,嫉妒,喜声色
  “明礼义而化之”,重视教育的作用
  2. 朴素唯物主义思想:人定胜天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3. 反对“生而知之”天赋观念
  心不使焉,则白黑在前而不见,雷鼓在侧而耳不闻——《解蔽》
  《劝学》是《荀子》第一篇,“劝”是“劝勉”的意思。《劝学》论述了学习的意义、作用、方法和态度,反映了先秦儒家在教育方面的某些正确观点,也体现了作为先秦诸子思想集大成者的荀子文章的艺术风格。
  三、合作探究
  [互动设计3]  课文诵读
  1.教师范读课文
  学生纠正自己预习时的读音错误及断句不当之处。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3.检查学生字音掌握情况
  给下列加下划线字注音,并注明通假字
  (1)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
  (2)吾尝跂而望矣( )
  (3)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
  (4)其曲中规( )
  (5)虽有槁暴( )( )
  (6)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
  (7)君子生非异也( )
  点拨:(1)kuǐ(2)qì(3)lòu(4)zhòng(5)yòu通“又”;pù(6)zhì通“智”(7)xìng通“性”
  朗读指导:
  为了突出强调,有时需重读,有时还需读后稍作停顿。例,第一段:“学不可以已”,应重读“学”“不”“已”,并且“学”后稍作停顿,即:“学/不可以已”,以下要根据文意自己确定重读,停顿情况。第四段,应注意一组一组的对比句,要把两种截然不同的方法和态度读出来——严格按标点符号的停顿来读。
  [互动设计4]  课文分析 
  1.讨论、分析全文的思路结构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阐述这个观点的?
  引导学生讨论分析,教师总结、点拨:本文的中心论点是“学不可以已”。就是学习不可以停止,不可以放松,不可以半途而废。这一中心论点,是从学习的意义、学习的作用、学习的方法和态度三个方面来论述的。
  课文一开头提出“学不可以已”这一论点后,接着从三个角度展开论述:在第二段中,学习可以使人“知明而行无过’,说明学习具有重大的意义,从而证明“学不可以已”的论点是正确的。第三段,学习使本性与一般人没有差别的人成为君子,说明学习具有重大的作用,证明“学不可以已”的论点是正确的。第四段,学习应持注重积累、持之以恒、专心致志的方法和态度,半途停止是不会学好的,只有“学而不已”才能成功,从而证明“学不可以已”的论点是正确的。

[1] [2] [3]  下一页


关键字: Tag:高二语文教学设计高二语文教学设计案例教学设计 - 语文教学设计 - 高二语文教学设计



上一篇:《过秦论》导学案第一课时

《《劝学》教案3》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