伶官传序教案
概要: 师:庄宗为什么得天下,怎么得天下这些都吸引着我们心。欧阳修又是怎么向我们讲述的呢?(全班齐读第二段) 师:整个故事围绕什么东西在叙述?出现了几个人物?生:(三矢)(“晋王”和“庄宗”) 1、“得天下”是在怎样的背景下?(概括)具体又怎么做才得到天下的呢?(可以用原文回答,也可以自己的话概括) 2、比较《五代史》里怎样得天下的一段话: (1)先比较前半段“武皇 世传武皇临薨,以三矢付庄宗曰:“一矢讨刘仁恭,汝不先下幽州,河南未可图也。一矢击契丹,且曰阿保
伶官传序教案,标签:高一语文教学设计案例,http://www.5ijcw.com
师:庄宗为什么得天下,怎么得天下这些都吸引着我们心。欧阳修又是怎么向我们讲述的呢?(全班齐读第二段)
师:整个故事围绕什么东西在叙述?出现了几个人物?生:(三矢)(“晋王”和“庄宗”)
1、“得天下”是在怎样的背景下?(概括)具体又怎么做才得到天下的呢?(可以用原文回答,也可以自己的话概括)
2、比较《五代史》里怎样得天下的一段话:
(1)先比较前半段“武皇
世传武皇临薨,以三矢付庄宗曰:“一矢讨刘仁恭,汝不先下幽州,河南未可图也。一矢击契丹,且曰阿保机与我把臂而盟,结为兄弟,誓复唐家社稷,今背约附贼,汝必伐之。一矢灭朱温。汝能成吾志,死无恨矣。”庄宗藏三矢于武皇庙庭,及讨刘仁恭,命幕吏以少牢告庙,请一矢,盛以锦囊,使亲将负之,以为前驱。凯还之日,随俘馘纳矢于太庙。伐契丹,灭朱氏,亦如之。又武皇眇一目,世谓之独眼龙。性喜杀,左右小有过失,必寘于死。初讳眇,人无敢犯者。尝令写真,画工即为捻箭之状,微瞑一目。图成而进,武皇大悦,赐与甚厚。…一矢灭朱温”,在原文中用哪几句话来叙述这件事情的?哪个更简洁?
答:意思一样,都是为了明确仇敌,欧阳修的文字更简洁、利落一些;
3、“汝能成吾志,死无憾矣”对应课文的哪句?
答:“此三者,吾遗恨也”,这三个仇敌是他今生不能灭掉的,抱恨终生,带有抒情的气氛;
“与尔三矢,尔其……”的“其”的翻译(表祈使语气,“应当、一定”)
(带有语气:刚才的“抒情的气氛”与这里的“祈使语气”,大家可以想象一下,他的父亲在临终之时的嘱咐或者说遗愿,叙说自己今生不能完成的志向,肯定是非常感人的,但《五代史》里则无法体会。体会欧阳修的用语精妙,该渲染的地方渲染了,该简洁的地方简洁了;)
www.5ijcw.com (从新旧五代史的对比,可以看出欧阳修的文笔不是一般人所能比拟的)
4、再从动词上来体会一下本文的语言,请找出与“矢”有关的动词:
晋王:赐而告 庄宗:受而藏 (用兵时:)请 → 盛 → 负 → 纳
(三) 指导诵读第三段
1、“失天下”又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呢?又做出了怎样的行动呢?(有没有讲?为什么?)
答:具体失天下的过程没有,在正文里在《伶官传》,“欲知后事如何,请听正文分解”
2、如何得(失)天下,有怎样的具体描述?我们太简略了,只用了得(失)天下六个字,怎么表明他得天下啊?这里没说他“称帝”,你怎么知道他得天下了呢?
答:“方其系燕父子…”已经报仇成功了,仇人要么抓住了,要么被杀掉了;(“以组”、“函”)
3、又如何表明他“失天下”了呢?(“君臣相顾…”)
(小结:这一段浓缩了一个历史事实,首先庄宗威风凛凛地统一天下,金戈铁马,气吞万里的雄武,意气非常的盛!到庄宗君臣凄然相向,泪下如雨的悲惨情景,风声鹤唳,特别狼狈
4、一盛一衰,不仅在语言上有强烈的“对比”,本来中间是搁着三年,三年之前威风凛凛地大败敌人,三年之后却是如此的狼狈,但却把三年时间缩在一段里面,或者说是“一夜之间”,放在前后对比,“一盛一衰”,有什么效果?或者你能不能体会到作者的用意?为什么把“盛衰”放在一段里面?中间无任何过度,疾风急转之下,由盛直接到衰
“对比”是一种方法,对比的目的到底何在?(可结合论点进行分析,“盛衰由于人事”)
关键字: Tag:高一语文教学设计,高一语文教学设计案例,教学设计 - 语文教学设计 - 高一语文教学设计
上一篇:《荷塘月色》教例
《伶官传序教案》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分类导航
最新更新
推荐热门
- · 变色龙教案
- · 波兰特下跪赎罪受称赞
- · 《荷塘月色》教案设计
- · 《齐桓晋文之事》教学案
- ·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教学设计
- · 我的空中楼阁教案
- · 《赤壁赋》说课详案
- · 陈情表学案
- · 《记念刘和珍君》教案2
- · 篱笆那边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