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长沙
一、 理解词的上片中对国家命运的感慨和革命壮志;
二、感知诗歌语言,进行联想和想象,再现诗中生动、鲜明的意象。 作者对秋景的描写 作者笔下景、胸中情的关系及二者交融所形成的意境 讲读式
诵读式
一、 由作者导入新课:
毛泽东,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不但是伟大的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理论家,而且是杰出的文学家。其诗词气势磅礴,雄浑瑰丽 ,富有极高的思想价值、艺术品位和审美魅力。
二、 简介回顾词的有关知识:(师生互动:简介—了解)
词一片称为一阙或一片。“沁园春”是词牌名,与词的内容无关。“长沙”是词的题目,和词的内容有一定的关系。
三、 为何以“长沙”为题?(师生互动:自读—简介—了解)
长沙是毛泽东青年时期学习生活、革命活动的中心,他在此先后长达十三年之久。这首词写于1925年。这一年的2月,毛泽东在韶山领导农民运动,军阀赵恒惕要逮捕他,于是他赴广州接办农民运动讲习所,途经长沙,游橘子洲,追怀求学、革命斗争生活,因有此作。
四、 检查预习:(师生互动:诵读—纠正)
读准字音并解释:百舸 怅廖廓 峥嵘 遏
五、 播放朗读录音,帮助学生初步领会词的内容和意境。
六、 教读词的上阙:(师生互动:读读—问问—答答——讲讲)
a) 教师范读前三句——“起句”:
(1)、问:作者在这里向我们交代了此游的哪些情况?
答:时间:深秋; 地点:橘子洲头; 游者:独。
(2)、教师点拨:词的语句多倒装。学生调整语序,说出大意。
3、教读中间七句—— 铺叙
(1)、学生默读这七句,并想象作者描绘的图景,以简笔画的形式将其画出来。
(2)、具体分析:从观察角度上看,这几句有何不同?
明确:作者写景时,由远及近,自上而下,由分到总,既有空间顺序,又有逻辑顺序,绘成了一幅层次分明的立体图。
a、 精当的用词:这七句中作者对数目、色彩、动静都有精当的描绘, “如:“红”与“碧”:一个热情奔放,一个明净可爱,对比鲜明;
“击”:飞鹰雄姿,矫健有力,更觉天空秋高气爽;
“翔”:游鱼从容,轻快自如,更显江水清澈见底。
C、教师小结铺叙部分写法:对比映衬,点面结合。
D、对比,使学生了解毛泽东博大的胸怀和昂扬的革命精神:
比较:古有“悲哉,秋之为气也”,“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的秋景描写,萧瑟惨淡,情调悲凉低沉。毛泽东笔下的秋景则生机盎然。作者笔下的秋景,实乃作者博大心胸、乐观精神的体现。
b) 教读最后三句——“煞尾”
面对广阔的宇宙,作者向苍茫的大地发问,这一切由谁主宰呢?
小结:这是作者由观览景物进入理性的思考,是“独立”的必然结果,也是一个满怀理想,充满必胜信念的革命家向旧社会,旧秩序的挑战!
七、 作业:
1、 读背,将你“眼前再现的情景”描述出来。
2、 课外:将你的“意境描述”进一步完善、丰富,写成一篇三百字左右的短文,课下相互交流。
课时计划(备课时间05年9月4日第1周)第2课时(总第2课时)
课题 教学目的 重点 难点 教法和手段
关键字: Tag:高一语文教学设计,高一语文教学设计案例,教学设计 - 语文教学设计 - 高一语文教学设计
上一篇:再别康桥教案3
《沁园春•长沙》相关文章
- 沁园春•长沙
- › 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 第一课 沁园春 长沙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
- › 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沁园春 长沙》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
- › 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沁园春 长沙》同步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1
- › 沁园春长沙教案
- › 《沁园春·长沙》学案
- › 《沁园春•长沙》导学案
- › 《沁园春•长沙》教案
- › 《沁园春长沙》教案
- › 沁园春•长沙
- ›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1课《沁园春 雪》教案 新人教版
- ›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1课《沁园春 雪》学案 新人教版
- ›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1课《沁园春 雪》同步习题 新人教版
-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沁园春•长沙
- 在谷歌中搜索相关文章:沁园春•长沙
- 在soso中搜索相关文章:沁园春•长沙
- 在搜狗中搜索相关文章:沁园春•长沙
用户评论
分类导航
最新更新
推荐热门
- · 变色龙教案
- · 波兰特下跪赎罪受称赞
- · 《荷塘月色》教案设计
- · 《齐桓晋文之事》教学案
- ·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教学设计
- · 我的空中楼阁教案
- · 《赤壁赋》说课详案
- · 陈情表学案
- · 《记念刘和珍君》教案2
- · 篱笆那边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