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点要记得收藏我们的网址哦(www.5ijcw.com) —— 我爱教程网 。
  • 查资料

当前位置:我爱教程网知识频道教学设计语文教学设计高一语文教学设计沁园春•长沙» 正文

沁园春•长沙

[09-27 15:51:15]   来源:http://www.5ijcw.com  高一语文教学设计   阅读:8141

概要:一、 理解词的上片中对国家命运的感慨和革命壮志; 二、感知诗歌语言,进行联想和想象,再现诗中生动、鲜明的意象。 作者对秋景的描写 作者笔下景、胸中情的关系及二者交融所形成的意境 讲读式 诵读式 一、 由作者导入新课: 毛泽东,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不但是伟大的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理论家,而且是杰出的文学家。其诗词气势磅礴,雄浑瑰丽 ,富有极高的思想价值、艺术品位和审美魅力。 二、 简介回顾词的有关知识:(师生互动:简介—了解) 词一片称为一阙或一片。“沁园春”是词牌名,与词的内容无关。“长沙&rd
沁园春•长沙,标签:高一语文教学设计案例,http://www.5ijcw.com

一、 理解词的上片中对国家命运的感慨和革命壮志;
    二、感知诗歌语言,进行联想和想象,再现诗中生动、鲜明的意象。 作者对秋景的描写 作者笔下景、胸中情的关系及二者交融所形成的意境 讲读式
    诵读式
    一、 由作者导入新课:
    毛泽东,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不但是伟大的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理论家,而且是杰出的文学家。其诗词气势磅礴,雄浑瑰丽 ,富有极高的思想价值、艺术品位和审美魅力。
    二、 简介回顾词的有关知识:(师生互动:简介—了解)
    词一片称为一阙或一片。“沁园春”是词牌名,与词的内容无关。“长沙”是词的题目,和词的内容有一定的关系。
    三、 为何以“长沙”为题?(师生互动:自读—简介—了解)
    长沙是毛泽东青年时期学习生活、革命活动的中心,他在此先后长达十三年之久。这首词写于1925年。这一年的2月,毛泽东在韶山领导农民运动,军阀赵恒惕要逮捕他,于是他赴广州接办农民运动讲习所,途经长沙,游橘子洲,追怀求学、革命斗争生活,因有此作。
    四、 检查预习:(师生互动:诵读—纠正)
    读准字音并解释:百舸     怅廖廓      峥嵘       遏
    五、 播放朗读录音,帮助学生初步领会词的内容和意境。
    六、 教读词的上阙:(师生互动:读读—问问—答答——讲讲)
    a) 教师范读前三句——“起句”:
    (1)、问:作者在这里向我们交代了此游的哪些情况?
    答:时间:深秋;   地点:橘子洲头;  游者:独。
    (2)、教师点拨:词的语句多倒装。学生调整语序,说出大意。
    3、教读中间七句—— 铺叙
    (1)、学生默读这七句,并想象作者描绘的图景,以简笔画的形式将其画出来。
    (2)、具体分析:从观察角度上看,这几句有何不同? 
    明确:作者写景时,由远及近,自上而下,由分到总,既有空间顺序,又有逻辑顺序,绘成了一幅层次分明的立体图。
    a、 精当的用词:这七句中作者对数目、色彩、动静都有精当的描绘, “如:“红”与“碧”:一个热情奔放,一个明净可爱,对比鲜明;
    “击”:飞鹰雄姿,矫健有力,更觉天空秋高气爽;
    “翔”:游鱼从容,轻快自如,更显江水清澈见底。
    C、教师小结铺叙部分写法:对比映衬,点面结合。
    D、对比,使学生了解毛泽东博大的胸怀和昂扬的革命精神:
    比较:古有“悲哉,秋之为气也”,“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的秋景描写,萧瑟惨淡,情调悲凉低沉。毛泽东笔下的秋景则生机盎然。作者笔下的秋景,实乃作者博大心胸、乐观精神的体现。
    b) 教读最后三句——“煞尾”
    面对广阔的宇宙,作者向苍茫的大地发问,这一切由谁主宰呢?
    小结:这是作者由观览景物进入理性的思考,是“独立”的必然结果,也是一个满怀理想,充满必胜信念的革命家向旧社会,旧秩序的挑战!
    七、 作业:
    1、 读背,将你“眼前再现的情景”描述出来。
    2、 课外:将你的“意境描述”进一步完善、丰富,写成一篇三百字左右的短文,课下相互交流。
    课时计划(备课时间05年9月4日第1周)第2课时(总第2课时)
    课题 教学目的 重点 难点 教法和手段

[1] [2]  下一页


关键字: Tag:高一语文教学设计高一语文教学设计案例教学设计 - 语文教学设计 - 高一语文教学设计



上一篇:再别康桥教案3

用户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