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点要记得收藏我们的网址哦(www.5ijcw.com) —— 我爱教程网 。
  • 查资料

当前位置:我爱教程网知识频道教学设计语文教学设计九年级语文教学设计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曹刿论战》教案(1)» 正文

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曹刿论战》教案(1)

[09-27 15:47:34]   来源:http://www.5ijcw.com  九年级语文教学设计   阅读:8216

概要:第一段,写鲁国战前的准备。可分两层:第一层(从开始到“乃入见”)写曹刿跟乡人的对话,说明曹刿“请见”的原因。第二层(从“问:‘何以战?’”到段末)写曹刿跟鲁庄公的对话,说明政治上取信于民是作战的先决条件。第二段,叙长勺之战的全过程。全段32字,以写鲁方之战术决策为主。第三段,写曹刿论述鲁国在长勺之战中取胜的原因。可分两层:第一层(从开始到“故克之”)以“夫战,勇气也”为根据,提出要选择“彼竭我盈”的时机发动反攻的观点,回答了为什
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曹刿论战》教案(1),标签:九年级语文教学设计案例,http://www.5ijcw.com
  第一段,写鲁国战前的准备。可分两层:
  第一层(从开始到“乃入见”)写曹刿跟乡人的对话,说明曹刿“请见”的原因。
  第二层(从“问:‘何以战?’”到段末)写曹刿跟鲁庄公的对话,说明政治上取信于民是作战的先决条件。
  第二段,叙长勺之战的全过程。全段32字,以写鲁方之战术决策为主。
  第三段,写曹刿论述鲁国在长勺之战中取胜的原因。可分两层:
  第一层(从开始到“故克之”)以“夫战,勇气也”为根据,提出要选择“彼竭我盈”的时机发动反攻的观点,回答了为什么等待“齐人三鼓”而后“鼓”的问题。
  第二层(从“夫大国”到段末)以“大国难测,惧有伏焉”为根据,提出作战中必须时 刻注意判断敌方意图的观点,说明了他“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之后才认为可以追击的原因。
3.强调重点词句
(1)加 点词的古今义:
①肉食者鄙       ②又何间焉        ③牺牲玉帛       ④大小之狱
(2)判断句式:有肯定判断和否定判断,译为“……是什么”和“……不是什么”。
例如:忠之属也
(3)省略句式:有的省略主语,有的省略宾语,有的省略介词等等,翻译时要补出来。
   例如:可以一战
(4)倒装句式:按照现代汉语的常式 是主-谓-宾顺序,但有的文言句有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等情况,翻译时要按现代汉语的顺序。
例如:“何以战?”   战于长勺(倒装)
4.重点句子:
①肉食者谋,未能远谋。②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③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www.5ijcw.com ④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
(四)分角色朗读
四、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布置作业
 1.中国历史上有许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如巨鹿之战、马陵之战、赤壁之战、淝水之战、官渡之战、城濮之战等。 请收集一些这方面的文章阅读。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牺牲玉帛           小大之狱
作出牺牲           越狱逃跑
      虽不能察必以情     忠之属也
      以情动人           忠于人民
五、教学反思


编 号 课  题 课  型 编写人 审核人 时  间
037    曹刿论战 新授课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左传》及齐鲁长勺之战的背景,把握曹刿的战 略、战术思想,理解鲁军以弱胜强的原因。
2.把握本文以“论战”为中心组织材料、详略得当的特点。 
3.分析曹刿和鲁庄公两个人物形象。体会作品的艺术魅力,理解课文的主旨。
二、教学重难点 
 1.体会课文剪裁得当的叙事特点。
2.理解曹刿关于战争问题的论述。
三、教学过程
 


上一页  [1] [2] 


关键字: Tag:九年级语文教学设计九年级语文教学设计案例教学设计 - 语文教学设计 - 九年级语文教学设计



上一篇: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邹忌讽齐王纳谏》学案和习题

用户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