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叔叔于勒导学案6
【学习目标】
1、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理解文章主题。
2、学习并应用本文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3、培养学生正确人生观价值观,调适自身心态,摒弃虚荣心理,形成健康的人际关系。
【学习重点】
深入理解文本,分析人物形象
【学习难点】
学习并应用本文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学习过程】
一、【课前预习】(知识链接)
1、作者·背景。
居伊·德·莫泊桑(1850~1893),19世纪后半叶法国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出身于没落贵族家庭,在母亲和一位中学教师的教导、鼓励下,很早就开始学习写作。1870年中学毕业以后,到巴黎学法律。不久普法战争爆发,应征入伍。战后长期在海军部和教育部当小职贝。
莫泊桑先后结识了法国的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福楼拜,以及左拉、都德和旅居法国的俄国作家屠格涅夫等人,得到他们的指导帮助。1879年,他发表了第一部小说《羊脂球》,立即轰动了法国文坛。以后,他共写了20O多篇中短篇小说、六部长篇小说、三本游记,以及许多文学、政治和时事评论。
莫泊桑生活在代表大资产阶级利益的第三共和国时代。面对风起云涌的阶级斗争,他一方面看到了人民群众日益高涨的爱国热情,另一方面进一步认识了资本主义壮丽面上的裂纹,加深了对当时社会的不满,并在作品中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日益腐化的现象。
莫泊桑获得了世界短篇小说巨匠的美名。他多次以普法战争为题材,热情歌颂法国人民高尚的爱国主义精神,鞭挞资产阶级的怯懦与自私,留下了《羊脂球》《菲菲小姐》《米龙老爹》等名篇传世。他还大量地以城市中小资产阶级的生活为题材,披露那些人极力向上层社会钻营的丑态,讽刺他们庸俗而可悲的虚荣心,如《项链》《骑马》《绳子的故事》等。《我的叔叔于勒》也属于这类作品。
本篇小说1883年8月7日首次发表于巴黎《高卢工人报》,写的是法国西部哈佛尔海港菲利普家的故事。
二、检查预习情况
1、掌握下列生字
拮据( )栈桥( )煞白( )撬开( )
诧异( )牡蛎( )别墅( )皱纹( )
褴褛( )阔绰( )女婿( )嘟哝( )
2、掌握下列词语
拮据 煞白 呆直 张皇 十拿九稳 褴褛
三、【自主学习】
3、于勒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第二课时
四、合作探究:
4、小说中的人物是如何评价于勒的?他们对于勒采取了什么态度。请按时间顺序说。
5、小说的主人公是谁?为什么?
6、分析人物形象,理解言语、动作、神情描写的作用。
菲利普夫妇:
“我”:
五、【精读精炼】
阅读课文“始终不离开他手里干的活儿。……我们回来的时候改乘圣玛洛船,以免再遇见他。”完成下列各题
7、“我心里默念道:‘这就是我的叔叔…’”中,“心里默念”为什么不能改成“叫出声来”?
8、作者在小说结构上安排了旅行这一转笔。对此作用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使情节发展舒缓下来。
B、使情节发展有所起伏。
C、为后面遇见于勒的情景作铺垫。
D、为便于插入景物描写以丰富表达方式。
9、文中“我”叫。本文为什么要用第一人称来写:A、B、
关键字: Tag:九年级语文教学设计,九年级语文教学设计案例,教学设计 - 语文教学设计 - 九年级语文教学设计
上一篇:范进中举导学案3
《我的叔叔于勒导学案6》相关文章
- 我的叔叔于勒导学案6
- › 我的叔叔于勒导学案6
- › 我的叔叔于勒导学案第一课时
- › 我的叔叔于勒导学案第二课是
-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我的叔叔于勒导学案6
- 在谷歌中搜索相关文章:我的叔叔于勒导学案6
- 在soso中搜索相关文章:我的叔叔于勒导学案6
- 在搜狗中搜索相关文章:我的叔叔于勒导学案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