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导学案
学习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帝国主义、伯父、模范、风和日丽、灯红酒绿、热闹非凡、耀武扬威、巡警、吵嚷、得意扬扬、惩处、抱负、胸怀、喝彩、振兴中华”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深入体会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
3.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深入体会少年周恩来立志的原因,并联系实际,思考自己读书的目的。
学习重点:在阅读中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学习难点: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深入体会少年周恩来立志的原因。
导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自学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深入体会少年周恩来立志的原因
3、学习生字词,理解帝国主义列强 、租界、衣衫褴褛,耀武扬威、铿锵有力、惩处 中华不振等词语。
4、梳理课文内容。
二、课中探究
1、课件出图:周恩来。
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谁吗?你们了解他吗?我们二年级学过一篇课文,《傣族的泼水节》就是写周恩来的事情。这么一位了不起的人物,在他12岁的时候,就立下了远大的志向。今天就让我们走近周恩来,了解他少年时代的一个故事。看老师写课题——“崛起”的“崛”,是个生字,左边是个山字旁,右边是个“屈”字。来,齐读课题。崛起,就是兴起,之,是“的”。意思就是为中华的兴起而读书。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课题。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周恩来为什么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向呢?带着这个问题,打开书的121页,自读课文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检查词语掌握情况。
出示5组词语,读词、理解部分词语的意思。
▲ 帝国主义列强 租界 ——知道什么是租界吗?租界就是租住别人的国土,里面还不让弱国的人进去——继续读。
▲衣衫褴褛,耀武扬威——大家读到这个词的时候,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铿锵有力——大声读——这就是铿锵有力。
▲惩处 放到句子中:“谁知中国巡警不但不惩处肇事的洋人,反而把她训斥了一通。” 是什么让周恩来产生了这样的想法?
▲中华不振——一起读(板书:中华不振)
过渡:正因为中华不振,所以周恩来立下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向。哪些地方写了中华不振呢?请同学来读读课文,凡是能表现中华不振的地方就画下来。
正当周恩来和同学左顾右盼时,忽然发现巡警局门前围着一群人,正大声吵嚷着什么。他们急忙奔了过去,只见人群中有个衣衫褴褛的妇女正在哭诉着什么,一个大个子洋人则得意扬扬地站在一旁。一问才知道,这个妇女的亲人被洋人的汽车轧死了,她原指望中国的巡警局能给她撑腰,惩处这个洋人。谁知中国巡警不但不惩处肇事的洋人,反而把她训斥了一通。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但是,在外国租界里,谁又敢怎么样呢?只能劝劝那个不幸的妇女。这时周恩来才真正体会到伯父说的“中华不振”的含义。
梳理课文内容。
理清课文层次,引导学生概括文中的3个小故事。
在这3个小故事中,哪件事让周恩来感受最深刻?课文的哪几段写了这件事?
3、紧扣词语,精读感悟,体会“中华不振”,了解周恩来立志的原因。
(一)自主学习,初步感悟。
画下感受深刻的地方,不明白的地方画个问号。
(二)交流反馈,自主质疑。
预设:为什么洋人轧死了中国人还得意扬扬?
为什么中国巡警不惩处洋人,反而把中国妇女训斥一通?
为什么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却“只能劝劝那个不幸的妇女”?
(三)研读重点,深入感悟。
1.引导学生结合句子抓关键词、谈感受。
关键字: Tag:四年级语文教学设计,四年级语文教学设计案例,教学设计 - 语文教学设计 - 四年级语文教学设计
上一篇: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教案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导学案》相关文章
-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导学案
- ›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导学案
-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导学案
- 在谷歌中搜索相关文章: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导学案
- 在soso中搜索相关文章: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导学案
- 在搜狗中搜索相关文章: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导学案
用户评论
分类导航
最新更新
- · 观潮教学实录
- · 搭石说课稿
- · 走,我们去植树 教学片断
- · 巨人的花园导学案2
- · 家乡的桥教材说明
- · 我的长生果教学设计1
- · 鸟的天堂导学案2
- · 幸福是什么教学设计7
- · 自然之道教学设计14
- · 去年的树评课
推荐热门
- · 《广玉兰》 教学反思
- · 圆明园的毁灭 教案
- · 白鹅的教材分析
- · 尊严教学设计
- ·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教案
- · 花的勇气说课稿3
- ·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电脑住宅》教案
- · 狼牙山五壮士说课稿2
- · 巨人的花园导学案3
- · 跳水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