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点要记得收藏我们的网址哦(www.5ijcw.com) —— 我爱教程网 。
  • 查资料

当前位置:我爱教程网知识频道教学设计语文教学设计高三语文教学设计《庄暴见孟子》集体备课教案» 正文

《庄暴见孟子》集体备课教案

[09-28 19:28:53]   来源:http://www.5ijcw.com  高三语文教学设计   阅读:8599

概要:教学目的 1. 学习本文运用逐步推理、正反对比论证的方法。 2. 掌握文中出现的重点词语、句式。 3. 了解孟子“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 教学重难点 “见、语、好、王”等异读词词义的辨析和“王变乎色曰:‘寡人非能好先王之乐也,直好世俗之乐耳。’”等难句的理解;对孟子谈话的艺术及其政治理想的评析。 教学设想 学情:这篇短文,学生应该能从文中发现全文思想的中心句,进而把握文章主旨。可能使学生感到疑惑的是:孟子只是通过两次假设性的对比,就能把&ldq
《庄暴见孟子》集体备课教案,标签:高三语文教学设计案例,http://www.5ijcw.com

教学目的
    1. 学习本文运用逐步推理、正反对比论证的方法。
    2. 掌握文中出现的重点词语、句式。
    3. 了解孟子“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
    教学重难点
    “见、语、好、王”等异读词词义的辨析和“王变乎色曰:‘寡人非能好先王之乐也,直好世俗之乐耳。’”等难句的理解;对孟子谈话的艺术及其政治理想的评析。
    教学设想
    学情:这篇短文,学生应该能从文中发现全文思想的中心句,进而把握文章主旨。可能使学生感到疑惑的是:孟子只是通过两次假设性的对比,就能把“与民同乐”的大的观点论证出来了,是不是有说服力呢?教学上应该联系实例,并通过练习,掌握逐步推理的论证方式和正反对比的论证技巧,让学生自己去感受论述的强度。至于文言词句,本文在理解上没什么难度,应该布置课堂作业,及时整理。 
    教学方法
    1. 诵读法。
    2.“引导-探究”学习法。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孟子是继孔子之后儒家学派的杰出代表,被尊为“亚圣”。可同学们知道孟子一生最大的遗憾是什么吗?他晚生了100年,没能亲聆孔子的教诲,做孔子的门人,但其一生的实践及所留下的言论、学说却弥补了这个遗憾。凝聚着他思想精华的《孟子》不仅被列入了“四书”,成为后世文人必读的经典,更为我们展示了一场又一场波澜起伏、妙趣横生而又充满气势的唇枪舌战的精彩论辩。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其中的一场――《 庄暴见孟子》。
    二、整体感知 
    1. 请一学生朗读课文,正音、正句。 
    2. 学生齐读,,找出全文的中心句。 
    (明确:“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王矣。” 
    三、研习课文
    1. 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1)自读课文,整理词句。
    学生借助注释、工具书自读课文,归纳整理出文中的重点词句,扫清词句障碍,疏通文意。教师巡视答疑,并根据情况可作词句方面的注释提示。
    (2)朗读、翻译课文。
    《孟子》是对话体的文章,这种以对话形式切入论题,也是孟子散文的常见手法。 
    2、本文既是谈话,记录了哪些人物的谈话? 
    (1)庄暴与孟子的谈话(2)孟子与齐宣王的谈话 
    由此,课文分成两个部分。 
    3、为什么不直接从第二部分写起? 
    提示:第一部分,庄暴与孟子的谈话。庄暴与孟子的谈话是一个引子,只有短短几句,由庄暴之言,提出齐王“好乐”,而孟子的简单回答,则直接提出了本文的论题,齐王好乐与齐国大治的关系:“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但这一部分的对话没有论述为什么齐王好乐齐国就能大冶,也许是孟子根本没与庄暴详谈,更大可能是有意留在记载与齐王谈话时再写出,更恰切有力。引出一段庄暴与孟子的对话,至少有这样几个作用: 
    (1)正面提出论题; 
    (2)以庄暴无言以对,说明论题的难度,制造议论悬念; 
    (3)以庄暴无言以对反衬孟子论辩艺术的高明。 
    4、仔细阅读第二部分,划分层次。 
    第二部分,孟子与齐王的谈话。这部分才是正文。这一部分又分为三层,前两层只是为了把齐王引入自己设计好的论题中,最后一层才是本文的重点。(“臣请为王言乐”至结尾),孟子借“为王言乐”,从正反两方面论述“与民同乐”、实行“仁政”的必要性。

[1] [2] [3]  下一页


关键字: Tag:高三语文教学设计高三语文教学设计案例教学设计 - 语文教学设计 - 高三语文教学设计



上一篇:古诗鉴赏常规答题模式

《《庄暴见孟子》集体备课教案》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