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点要记得收藏我们的网址哦(www.5ijcw.com) —— 我爱教程网 。
  • 查资料

当前位置:我爱教程网知识频道教学设计语文教学设计高二语文教学设计《秋兴八首》《咏怀古迹》《登高》导学案1» 正文

《秋兴八首》《咏怀古迹》《登高》导学案1

[09-27 16:08:11]   来源:http://www.5ijcw.com  高二语文教学设计   阅读:8285

概要:【教学目标】 知识点 通过意象把握作者的情感 基本技能 学会赏析一首诗【背景材料】唐代宗永泰元年(765)4月,剑南节度使严武病逝,杜甫在成都失去了依靠,结束了五年来漂泊流离的生活,也促使他决计买舟东下,“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把回家的梦想付诸现实。第二年春天,杜甫携家来到夔州(今重庆奉节)暂居。在夔州居住的两年时间,杜甫创造了诗歌创作的又一个高峰,写下了四百多首诗,或追忆往昔似水年华,或感叹时事如棋局反复,或借古遣怀,或悲伤衰老。本课所选的三首律诗,都是作于这个时期。《秋兴八首》写于大历元年(766)年秋天。当时,安史之乱虽
《秋兴八首》《咏怀古迹》《登高》导学案1,标签:高二语文教学设计案例,http://www.5ijcw.com
【教学目标】 知识点    通过意象把握作者的情感               基本技能 学会赏析一首诗 【背景材料】 唐代宗永泰元年(765)4月,剑南节度使严武病逝,杜甫在成都失去了依靠,结束了五年来漂泊流离的生活,也促使他决计买舟东下,“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把回家的梦想付诸现实。第二年春天,杜甫携家来到夔州(今重庆奉节)暂居。在夔州居住的两年时间,杜甫创造了诗歌创作的又一个高峰,写下了四百多首诗,或追忆往昔似水年华,或感叹时事如棋局反复,或借古遣怀,或悲伤衰老。本课所选的三首律诗,都是作于这个时期。 《秋兴八首》写于大历元年(766)年秋天。当时,安史之乱虽然结束,但李唐王朝仍然面临北方军阀重新割据的危险;另外,唐朝与吐蕃在剑南川西的战争也接连不断。《秋兴八首》就是在这样国家仍然动荡不安、诗人依旧客居他乡的社会背景下写成的。八首诗各自独立而又互相勾连,一脉相通,在思想内容和艺术创新方面都达到了一个很高的境界。 《咏怀古迹五首》也是一组七律组诗,和《秋兴八首》同作于大历元年的秋天。夔州一带有很多古迹,有些历史人物的故事深入人心,千古流传。《咏怀古迹五首》每首各咏一人一事,分别为庾信、宋玉、王昭君、刘备、诸葛亮。杜甫吟咏古迹,追思历史人物,同时也抒发了自己一生漂泊、功业无成的感慨。 《登高》也是杜甫在夔期间的杰作,写于大历二年(767)的秋天。这一年的重阳节,杜甫约他的一个远亲吴郎来饮酒,不想吴郎因事没有来。杜甫感慨万千,独自登高,写下了这首即景伤怀的七言律诗。 【鉴赏材料】:《登高》写景句鉴赏 诗的前四句写登高所见,后四句抒登高所感。起句“风急天高猿啸哀”是一个全景描写,写出了三峡急风猎猎、秋高气爽、啼猿悲秋等特点,格调高亢,气势恢弘,境界阔大,读之令人振奋。第二句转写眼前景物,“渚清”对“沙白”,色彩如画,加以飞鸟盘旋其中,静中有动,描绘出一幅明丽清爽的峡江秋景图,让人耳目为之一新。接着,诗人视通万里,凝神谛听,在一个更为广阔的时空中来感受秋天的气息:萧萧落叶,仿佛是在为秋的脚步伴奏;滚滚长江,好像是在为秋的来临壮大声势。落叶,江水,无边无尽,合奏出一首三峡秋日最为强劲的交响乐。 【深刻理解】:如何理解杜甫的悲秋? 悲秋是我国古代文学的一个传统题材,所谓“春女善怀,秋士易感”。秋天万物凋零,霜风渐冷,给人以苦寒之感,容易使人产生人生迟暮,功业难成之类的联想,但也催人奋进,令人振作。杜甫的悲秋,融入了羁旅的愁思,家国的忧伤,身世的感慨,显得更加沉郁厚重。 【合作探究】 秋兴八首(其一)  1、前两联所写景有哪些特色?             2、后两联由景生情,抒发了作者哪些情感?         《咏怀古迹五首》(其三) 1、诗人深情咏叹王昭君其人其事,寄寓了怎样的情感?         2、试解析中间两联所运用的对比手法。             《登高》  1、“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南宋罗大经在《鹤林玉露》中曾就这两句诗分析出八层意思,这里删去了五层,你能从自己理解的角度把它补充出来吗? ‘万里’,地之远也; ‘秋’,时之凄惨也; ‘作客’,羁旅也;                                                                                                                    

[1] [2] [3] [4] [5]  下一页


关键字: Tag:高二语文教学设计高二语文教学设计案例教学设计 - 语文教学设计 - 高二语文教学设计



上一篇:《登高》教案1

用户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