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点要记得收藏我们的网址哦(www.5ijcw.com) —— 我爱教程网 。
  • 查资料

当前位置:我爱教程网知识频道教学设计语文教学设计高二语文教学设计《寡人之于国也》教案3» 正文

《寡人之于国也》教案3

[09-27 16:07:48]   来源:http://www.5ijcw.com  高二语文教学设计   阅读:8540

概要:例1 下列有关“以”的意义和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A.树之以桑 B.以五十步笑百步 C.请以战喻 D.愿得补黑衣之数,以卫王宫 例2 下列画线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河内凶(有战乱) B.邻国之民不加(增加)少 C.填然鼓之(代词,代“鼓”) D.弃甲曳(拖着)兵而走 例3 下面画线字意义不同的一组是 A.涂有饿殍而不知发 春心莫共花争发 B.弃甲曳兵而走 斩木为兵 C.或五十步而后止 人固有一死,或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 D.是亦走也 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例4 对下列各句中“之”的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斯
《寡人之于国也》教案3,标签:高二语文教学设计案例,http://www.5ijcw.com
  例1 下列有关“以”的意义和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A.树之以桑
  B.以五十步笑百步
  C.请以战喻
  D.愿得补黑衣之数,以卫王宫
  例2 下列画线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河内凶(有战乱)
  B.邻国之民不加(增加)少
  C.填然鼓之(代词,代“鼓”)
  D.弃甲曳(拖着)兵而走
  例3 下面画线字意义不同的一组是
  A.涂有饿殍而不知发   春心莫共花争发
  B.弃甲曳兵而走   斩木为兵
  C.或五十步而后止   人固有一死,或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
  D.是亦走也   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例4 对下列各句中“之”的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斯天下之民至焉     ②鸡豚狗彘之畜  ③树之以桑        ④未之有也  ⑤邻国之民不加少
  A.①⑤/③/④/②   B.①③⑤/②/④
  C.①②④/③⑤     D.①②⑤/③④
  例5 下列各句中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句
  A.请以战喻
  B.寡人之于国也
  C.王无罪岁
  D.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
  [互动设计7]  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1)
  提出“民不加多”的疑问,引出论题。(梁惠王自谓“尽心于国”,问孟子“民不加多”的原因)
  朗读指导
  梁惠王觉得自己对国家已经尽心尽力,所以“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读时,重音应落在“尽心”二字上,“焉耳矣”三个语气词连用,表委婉、伤感的语气。“河内”四句直承上句,“移民”“移粟”两句并列而又相互补充,应一气读完,“河东凶亦然”是省略的文字,故“亦然”应重读,起强调作用。“察邻国之政”两句,前句轻读,后句重读,有自诩之意,又表明自己用心良苦,为下文提问作铺垫。最后“何也”要读出疑问语气,突出其困惑不解之意。
  第二部分:(2-4)
  分析“民不加多”的原因,指出本质。(以“五十步笑百步”指出梁惠王与邻国之君一样。)
  对“五十步笑百步”喻义如何理解?
  点拨:孟子通过设喻——设圈套,诱使对方在不知不觉中说出:“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这正好走进“圈套”,所以孟子说:“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回答了“民不加多”的原因。梁惠王移民移粟与邻国统治者治国不尽心实质上没什么区别,只是形式上或数量上不同而已,从而引出要使民加多,必须施仁政,行王道。
  朗读指导
  面对梁惠王的提问,孟子其实已经有了答案,但他隐而不说,先设喻。设喻一段应读得慢一些,语气应平缓。“则何如”用征询对方意见的口气,轻读。惠王不知是计,回答“不可”语气平常。当梁惠王进了圈套之后,孟子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这句话有潜台词,读时语气要从容。
  教师提示应重点掌握的词语:①填然鼓之 ②弃甲曳兵而走 ③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④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第三部分:(5-7)
  阐述市“民加多”的具体措施。论述观点:要行王道。(回答梁惠王的疑问)
  朗读指导
  第5段兼用排比和连环两种句法,全段三大句,每句为一层,语势逐层上升,要突出最后一层,这是孟子的主要意图所在。“养生丧死无憾”一语出现两次,前者轻读,后者重读。
  第6段分述王道的四项基本内容,四个“矣”表陈述语气,气势充沛,要读出层次。最后用双重否定句式总结,要读得坚定有力,其中应有劝勉之意。


www.5ijcw.com   选一男生朗读5、6段,其余同学点评。
  学生齐读5、6段,背诵。
  教师提示应重点掌握的词语:①数罟 ②数之以桑 ③衣帛 ④养生丧死 ⑤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关键字: Tag:高二语文教学设计高二语文教学设计案例教学设计 - 语文教学设计 - 高二语文教学设计



上一篇:《寡人之于国也》教案4

用户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