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点要记得收藏我们的网址哦(www.5ijcw.com) —— 我爱教程网 。
  • 查资料

当前位置:我爱教程网知识频道教学设计语文教学设计高二语文教学设计《过秦论》导学案第二课时» 正文

《过秦论》导学案第二课时

[09-27 16:07:31]   来源:http://www.5ijcw.com  高二语文教学设计   阅读:8143

概要:战国时人。名将兼兵法家。《吕氏春秋—不二篇》:“王廖贵先,倪良贵后”。贾谊《过秦论》:“吴起、孙膑、带佗、倪良、王廖、田忌、廉颇、赵奢之朋制其兵”。王廖可能即是秦昭王时将军戮。赵奢 生卒年不详,号:马服君,汉族“马”姓起源。赵国人,与赵王室同宗,当届贵族。战国后期赵国名将。战国八将领之一,主要生活在赵武灵王(前324—前299年)到赵孝成王(前265—前245年)时期,享年约60余岁。田忌生卒年不详,田氏,名忌,字期,又曰期思,封于徐州(今山东省滕州市南),故又称徐州子期。战国初期齐国名
《过秦论》导学案第二课时,标签:高二语文教学设计案例,http://www.5ijcw.com
  战国时人。名将兼兵法家。《吕氏春秋—不二篇》:“王廖贵先,倪良贵后”。贾谊《过秦论》:“吴起、孙膑、带佗、倪良、王廖、田忌、廉颇、赵奢之朋制其兵”。王廖可能即是秦昭王时将军戮。 赵奢  生卒年不详,号:马服君,汉族“马”姓起源。赵国人,与赵王室同宗,当届贵族。战国后期赵国名将。战国八将领之一,主要生活在赵武灵王(前324—前299年)到赵孝成王(前265—前245年)时期,享年约60余岁。 田忌  生卒年不详,田氏,名忌,字期,又曰期思,封于徐州(今山东省滕州市南),故又称徐州子期。战国初期齐国名将。田忌以田齐宗族的身份作齐将,他很赏识孙膑的军事韬略,向齐威王举荐孙膑,威王任孙膑为军师。 廉颇  生于公元前327年卒于公元前243年,死时已是84岁高龄.战国时期赵国杰出的军事将领。主要活动在赵惠文王(前298—前266)、赵孝成王(前266—前245)、赵悼襄王(前245—前236年)时期。   【基础演练】 1.写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


www.5ijcw.com ①合从缔交  从  纵   ②陈利兵而谁何 何  呵  ③威振四海  振  震   2.分析下列加点字的活用现象。 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名词作状语,向南,向西,向东,向北)尊贤重士(形容词作名词,贤才)   会盟而谋而弱秦(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弱)     约从离衡(动词使动用法,使……离散)    追亡逐北(动词作名词,败北的军队)    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名词作动词,当帝王) 吞二周而亡诸侯(动词使动用法,使……灭亡)   履至尊而制六合(名词作动词,登上)     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名词作状语,在北边)       以弱天下之民(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弱) 却匈奴七百余里( 使动用法,使……退却)      以愚黔首(形容词使动用法,使……愚 )   3.实词积累(一词多义),解释下列词在句中的意思: 因 ①蒙故业,因遗策。(沿袭)      ②践华为城,因河为池。(凭借 ) ③相如因执壁却立。( 趁机)     ④因利乘便(凭借) 策         ①振长策而御宇内。(鞭子)         ②蒙故业,因遗策。(策略) 制          ①覆至尊而制六合。(统治)        ②廉颇、赵奢之伦制其兵。(统率) ③秦有余力而制其弊。( 制服)    ④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规模 ) 兵 ①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 兵器 )   ②时北兵已迫修门外。( 军队 ) 通 ①乐毅之徒通其意。(沟通)       ②政通人和,百废具兴。(通达 ) 致 ①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 发展到 )。 ②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 招纳 ) 延 ①秦人开关延敌(迎接,迎战)    ②延及孝文王、庄襄王(延续 ) 北 ①追亡逐北,伏尸百万。(败北的军队) ②若不能,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 向北) ③汉王引诸侯兵北。( 往北走 ) 信   ①明智而忠信( 守信 )           ②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可靠的)   ③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 通“伸” 伸张)        【合作探究】 2.     第二段叙述了哪几位秦国国君时期的事?惠文王即位是前337年,庄襄王死于前247年,其间长达90年,作者是怎样叙述这90年间的历史的? 答案:惠文王、武王、昭襄王、孝文王、庄襄王,即孝公之后,始皇之前的五位国君。     ①  将惠文、武、昭襄三朝87年间的事情集中到一点上来写:秦的领土日益扩大引起诸侯恐惧,以诸侯反衬秦。孝文、庄襄二朝则一笔带过。这是从总体上看。     ②  写秦扩大领土,按南、西、东、北四个方位说,显出其军事力量无比强大;写诸侯,按“合从缔交”“约从离衡”“从散约解”的顺序说,并极力渲染其声势,以反衬秦人困诸侯之易(“秦人开关延敌,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这是从局部来说的。     ③  统观此段叙史,近乎艺术概括方式,本质是真实的,但客观的历史过程并非如此。 史实补充:“合从缔交,相与为一”——苏秦说六国从亲,约在前334——前332年之间,其时苏秦任从约长,并佩六国相印。“秦兵不敢窥函谷关十五年”。这是第一次合从。前318年,苏秦再次约从六国共攻秦,楚怀王为从长。至函谷关,秦出兵击六国,六国兵皆引而归(《年表》中作“五国”)。这是第二次合从。此外,前298年,魏、齐、韩三国曾联合攻齐。还有前247年信陵君率五国兵败秦于河外,这已不在上述87年之内了。从上述史实可以看出,所谓“九国之师”只是一种笼统的说法,这也说明史论叙史跟史传的不同。   2.在第2自然段第 1 大层中,3个小层是否都是写秦的?有人说,第1小层写秦攻各国,第2小层写各国攻秦,第3小层写双方战争结果。这种说法对不对?结合课文加以说明。     明确:还可以有一种理解,3个小层都是写秦的。第1小层,写秦对诸侯各个击破的“攻”。“南取”“西举”“东割”“北收”,既说明了这点,又说明这种进“攻”所向披靡,任何一个诸侯都难于单独与之抗衡,从而也说明了诸侯之所以“会盟而谋弱秦”的原因。第2小层,还是写秦攻诸侯,“攻”联合起来的九国诸侯。九国之师的“叩关攻秦”不过是以攻为守,其实质还是守。面对九国联军的“攻”,秦不再是孝公时的“君臣固守”,而是“开关延敌”,以“攻”对“攻”。第3小层写秦击溃九国之师后的影响,说明其席卷天下之势已完全形成。若非孝文、庄襄“享国之日浅”,那么一统天下的宏图就可能在始皇之前得以实现。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关键字: Tag:高二语文教学设计高二语文教学设计案例教学设计 - 语文教学设计 - 高二语文教学设计



上一篇:《过秦论》导学案第三课时

用户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