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点要记得收藏我们的网址哦(www.5ijcw.com) —— 我爱教程网 。
  • 查资料

当前位置:我爱教程网知识频道教学设计语文教学设计高二语文教学设计《过秦论》教案2» 正文

《过秦论》教案2

[09-27 16:07:24]   来源:http://www.5ijcw.com  高二语文教学设计   阅读:8520

概要: 秦有余力而制其弊(控制,制服) 一日不食则饥,终岁不制衣则寒(制作)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规模,制度)(2)亡 追亡逐北,伏尸百万(逃跑的士兵)秦无亡矢遗镞之费(丢失) 吞二周而亡诸侯(灭亡)河曲智叟以应(无,没有)(3)固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巩固) 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既,已。) 因利乘便,宰割天下(有利的形式。)(4)度 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规章制度)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计算)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超过)平心而度之,吾果无一失手(揣度)4、词类活用(1)履至尊而制六合(履:名词用作动词,登上)(2)倔起阡陌之中(倔:
《过秦论》教案2,标签:高二语文教学设计案例,http://www.5ijcw.com
     秦有余力而制其弊(控制,制服)
     一日不食则饥,终岁不制衣则寒(制作)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规模,制度)
(2)亡  追亡逐北,伏尸百万(逃跑的士兵)
秦无亡矢遗镞之费 (丢失)
         吞二周而亡诸侯(灭亡)
河曲智叟以应(无,没有)
(3) 固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巩固)
      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既,已。)
      因利乘便,宰割天下(有利的形式。)
(4)度 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规章制度)
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计算)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超过)
平心而度之,吾果无一失手(揣度)
4、词类活用
(1)履至尊而制六合(履:名词用作动词,登上)
(2)倔起阡陌之中(倔:通“崛”)
(3)序八州而朝同列(序:名词作动词,安排,布置,引申为“统辖”)
(4)尊贤而重士(重:形容词作动词.敬重,看重。)
(5)且夫天下非小弱也(小弱:形容词作动词,缩小,削弱。)
(6)席卷天下,包举守内,囊括四海之意(三个字都是名词作状语,像席子一样,像包裹一样,像口袋一样)
(7)赢粮而景从(景:名词用作状语,像影子一样。)
 5、特殊句式
  (1)判断句
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
 (2)被动句
为天下笑者,何也(为……,表被动)
  (3)省略句
聚之咸阳(“之”后省略介词“于”) 字词巩固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逡巡而不敢进(      )
(2)俯首系领(    )
(3)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
 (4)余威震于殊俗(  )
解析:“逡巡”现在的意义和古义差不多,词义没发生多大变化,只不过不常用;后三个词需在本句中判断其意义。
答案:(1)有所顾虑而徘徊不前。(意思是愿意服从、投降。)(2)意思是愿意服务、投降。(3)叩问他是谁,即缉拿盘问的意思。
2.给下列句中加点的词选择合适的义项。
  延:A延长,伸长,延续    B.蔓延,扩展
C 引进,迎接          D.邀请
(1)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
 (2)秦人开关延敌(    )
  (3)延及孝文王……(    ) 
(4)烧尽北船,延及岸上营落(  )
解析:本题需要结合语境判断一词多义词。这几个词义是“延”这个词的常用义项。
答案:(1)D(2)C(3)A(4)B
[教材实例探究]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
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
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
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
兵而谁何。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1、选出下列句中的“之”字意义与其它三项不同的是
  A.百越之君,俯首系颈
  B.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
 C收天下之兵      
D.自以为关中之固
解析:ABC结构助词,可译为“的”;D代词,这样。
答案:D
2、下列句中的“而”字,不表目的连词的一项(    )
  A吞二周而亡诸候      B.北筑长城而守藩篱
  C士不敢弯弓而报怨   D.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关键字: Tag:高二语文教学设计高二语文教学设计案例教学设计 - 语文教学设计 - 高二语文教学设计



上一篇:《河渠书》教案

《《过秦论》教案2》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