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点要记得收藏我们的网址哦(www.5ijcw.com) —— 我爱教程网 。
  • 查资料

当前位置:我爱教程网知识频道教学设计语文教学设计高二语文教学设计《屈原列传》教案2» 正文

《屈原列传》教案2

[09-27 16:07:11]   来源:http://www.5ijcw.com  高二语文教学设计   阅读:8485

概要: 第二层第一、二句“上称帝喾……靡不毕见”记叙(概述)《离骚》的主要内容,以下几句就其文、辞、志、行进行评论,评介其艺术成就,赞扬屈原的“泥而不滓”“与日月争光”的高贵品质。 6、思路分析: 作《离骚》的缘由(……“盖自怨生也”)。 《离骚》的主要特点(……“故死而不容”)。 评论屈原的伟大人格(……“虽与日月争光可
《屈原列传》教案2,标签:高二语文教学设计案例,http://www.5ijcw.com
    第二层第一、二句“上称帝喾……靡不毕见”记叙(概述)《离骚》的主要内容,以下几句就其文、辞、志、行进行评论,评介其艺术成就,赞扬屈原的“泥而不滓”“与日月争光”的高贵品质。
    6、思路分析:
    作《离骚》的缘由(……“盖自怨生也”)。
    《离骚》的主要特点(……“故死而不容”)。
    评论屈原的伟大人格(……“虽与日月争光可也”),逐层疏解,以第二层为重点。
    7、疏通文意和难句。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
    ——明确:这一句扼要概述了屈原作《离骚》的原因。这是表因果关系的复句,“屈平疾王……方正之不容也”是表示原因,“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表示结果。句中“疾”,恨,痛心。“王听”,王的听觉,偏正词组。“聪”,指听觉十分清楚。“之”,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下面三个“之”的用法与此相同。“谗谄”,说好人的坏话,谄媚君王,这里指谗谄的言辞。“邪”和“曲”,都作“邪恶、不公正”讲,是同义词连用,指邪恶的小人。“公”,指公正的人。“方正”,指端方正直的人,“方”如“正”,也是同义词连用。“疾”的宾语由四个主谓词组充当,这四个主谓词组分别从四个方面说明屈原所痛恨的对象,即“不聪”“蔽明”“害公”“不容”,而这四者正是下句“忧愁幽思”的具体内容。这四个短语在内容上看是逐层深入的。由于怀王听不到忠臣的良言进谏,因此谗谄的话才可遮蔽了他的眼睛,使得邪恶之人伤害了国家,真正的忠臣贤者才不被容纳。正因为如此,屈原“忧愁幽思而作《离骚》”,“忧愁”是感情的表现,“幽思”是思想发挥。《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是我国古代最长的一首抒情诗,共373句,2490字。这首诗几乎可以看做是诗人的“自叙传”,它曲折尽情地写出了诗人大半生的思想和行事。


www.5ijcw.com     “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
    ——明确:这句提出屈原作《离骚》的缘由之一:“穷”,处境困窘,走投无路。由“穷”必然生“怨”,所以下句写“怨”。“劳苦倦极”,课本未加注,从它与下句“疾痛惨怛”四字对举“倦极”,应解作“困惫”,“极”的这个义项,古时常用。
    “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
    ——明确:这句承“上称(称道)帝喾”等句,进一步说明《离骚》的内容。“明”是“阐明”。“道德”,在这里不但指个人品格,还指政治上举贤授能的善政(按:古代“道德”本有此义,见《礼记?王制》)。“条贯”,条理,加以推演,指道理,再进一步推演,可用来指因果关系。整个这句可以译为:“(作者)阐明了‘举贤授能’的道德的崇高伟大,国家治乱的因果关系,(所要说明的道理)无不完全揭示了出来。”“见”,通“现”,表现,表达。
    “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
    ——明确:这句是总说《离骚》写作特征,下面“其称文”数句是这句的具体解说。课本注释解释“约”为“简约”,“微”为“含蓄”,似欠妥帖。因为《离骚》的文辞并不简约,相反,它在反复申说;并不含蓄,相反,它是淋漓痛切。按这两句是同义反复,意为“它的文辞迂典深微”。“约”的本义是“缠束”,可引申为“迂曲”,“微”的义项之一是“深微”。整个这句话应译为:“它的文辞迂曲深微,它所表达的志趣是高洁的,所表达的品格是端方正直的。”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关键字: Tag:高二语文教学设计高二语文教学设计案例教学设计 - 语文教学设计 - 高二语文教学设计



上一篇:《孔子世家》教案

《《屈原列传》教案2》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