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点要记得收藏我们的网址哦(www.5ijcw.com) —— 我爱教程网 。
  • 查资料

当前位置:我爱教程网知识频道教学设计语文教学设计高二语文教学设计中国建筑的特征教案» 正文

中国建筑的特征教案

[09-27 16:06:05]   来源:http://www.5ijcw.com  高二语文教学设计   阅读:8179

概要:【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育目标 1.引导学生理清作者的说明线索,列出课文的结构提纲。 2.帮助学生弄清文章的重点和难点。 二、能力培养目标 1.学习本文科普文章的语言特色,并指导学生在说明文或议论文写作中有意识地学习和借鉴。 2.通过对课文的一些主要内容和观点展开讨论,提高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目标 激发学生对我国古代悠久的建筑艺术的热爱之情。 四、美育渗透目标 通过学习,提高对我国建筑艺术的审美能力。 【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 1.引导学生理清作者的说明线索,列出
中国建筑的特征教案,标签:高二语文教学设计案例,http://www.5ijcw.com

【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育目标
    1.引导学生理清作者的说明线索,列出课文的结构提纲。
    2.帮助学生弄清文章的重点和难点。
    二、能力培养目标
    1.学习本文科普文章的语言特色,并指导学生在说明文或议论文写作中有意识地学习和借鉴。
    2.通过对课文的一些主要内容和观点展开讨论,提高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目标
    激发学生对我国古代悠久的建筑艺术的热爱之情。
    四、美育渗透目标
    通过学习,提高对我国建筑艺术的审美能力。
    【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
    1.引导学生理清作者的说明线索,列出课文的结构提纲。
    2.学习本文科普文章的语言特色,并指导学生在说明文或议论文写作中有意识地学习和借鉴。
    难点:
    1.帮助学生弄清文章的重点和难点。
    2.通过对课文的一些主要内容和观点展开讨论,提高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1.引导学生理清作者的说明线索,列出课文的结构提纲。
    2.帮助学生弄清文章的重点和难点。
    3.学习本文科普文章的语言特色,并指导学生在说明文或议论文写作中有意识地学习和借鉴。
    二、整体感知
    1.导入新课
    北京清华园中有一座雕像,被人称为这所着名大学中的第十二座雕像:儒雅的梁思成先生,戴一副眼镜,正微微地笑着,平静,坦然,好像刚刚走出家门,到他创建50周年的清华建筑系去上班。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梁先生的一篇科普文章《中国建筑的特征》(板书课题)。
    2.作者简介
    梁思成(1901-1972),我国着名建筑学家,清华大学教授,中国共产党党员,广东省新会县人。梁思成教授1901年4月20日生于日本,1915年至1923年就学于北京清华学校,1924年赴美留学入康乃尔大学,不久转学人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1927年获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硕士,1927年、1928年在哈佛大学美术研究院学习。1928年回国,到沈阳东北大学创办了建筑系,并任教授兼系主任直到1931年。1931年至1946年担任中国营造学社研究员、法式部主任。1941年还担任前中央研究院研究员。1946年为清华大学创办了建筑系,担任教授兼系主任到1972年。在这期间,还曾于1946年11月、1947年6月,应美国耶鲁大学之聘为访问教授。1947年1月至1947年6月,作为中国代表担任联合国大厦设计委员会顾问。1948年获得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荣誉博士学位。解放后,于1952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1959年加人中国共产党,曾当选为第一、二、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三届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政协常务委员会委员,民盟中央常委等职。历任北京市都市计划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市城市建设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建筑学会副理事长、北京土建学会理事长、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学部委员、中国建筑科学院建筑历史理论研究室主任、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全国科学普及协会北京分会副会长等职,1972年1月9日病逝于北京。
    梁思成教授长期从事建筑教育事业,对建筑教育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在学术研究方面,梁思成教授自20世纪30年代起,对我国古代建筑进行了系统的调查研究,他生前写的许多有关中国古代建筑的专着和论文,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梁思成教授还以巨大的政治热情,对北京市的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提出很多重要的建议,并参加了北京市城市规划工作,参加了国徽的设计和人民英雄纪念碑、扬州鉴真和尚纪念堂等建筑的设计工作,对建筑设计的民族形式进行了探索。梁思成教授,是我国最早用科学方法调查研究古代建筑和整理建筑文献的学者之一。他的学术着述,引起了中外学者的重视,他的着述是我国建筑界的一份宝贵遗产。

[1] [2] [3]  下一页


关键字: Tag:高二语文教学设计高二语文教学设计案例教学设计 - 语文教学设计 - 高二语文教学设计



上一篇:《湘夫人》教学设计

《中国建筑的特征教案》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