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点要记得收藏我们的网址哦(www.5ijcw.com) —— 我爱教程网 。
  • 查资料

当前位置:我爱教程网知识频道教学设计语文教学设计高二语文教学设计声声慢教案2» 正文

声声慢教案2

[09-27 16:05:39]   来源:http://www.5ijcw.com  高二语文教学设计   阅读:8705

概要: (亡国之愁)梧桐一叶知秋,本身就是牵愁惹恨的事物,再加上淋淋漓漓的凄苦的秋雨,不仅滴在 耳边,更滴向心头。 “秋雨梧桐叶落时”——白居易《长恨歌》: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天明” ——温庭筠《更漏子》 这句主要写声,以声衬情。尤其是“点点滴滴”一语,极富顿挫凄凉之感。 7)结句“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是对前文的概括,“乍暖还寒&rdqu
声声慢教案2,标签:高二语文教学设计案例,http://www.5ijcw.com
    (亡国之愁)梧桐一叶知秋,本身就是牵愁惹恨的事物,再加上淋淋漓漓的凄苦的秋雨,不仅滴在
    耳边,更滴向心头。
    “秋雨梧桐叶落时”——白居易《长恨歌》: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天明”
    ——温庭筠《更漏子》
    这句主要写声,以声衬情。尤其是“点点滴滴”一语,极富顿挫凄凉之感。
    7)结句“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是对前文的概括,“乍暖还寒”、“晚来风急”、“旧时雁过”、“满地黄花”等这些情景,浸满了作者凄苦的哀愁,然而哀愁又何止这些呢?颠沛流离之苦、亡夫之痛、家国之恨、孤独之病等等,仅用一个愁字又如何概括得尽呢!?过雁、黄花、梧桐细雨……眼前这一切使词人的哀愁重重叠加,直至无以复加,不知怎样形容,也难以形容,于是词人再也不用什么铺垫、渲染、对比,而是直截了当地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简单直白,反而更觉神妙,更有韵味,更甚咀嚼。相形之下,就连李后主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也稍觉逊色了。因为李后主的愁还可形容,而词人的愁绪则非笔墨所能形容的。
    四. 较阅读〈醉〉、〈声〉两种不同愁情
    五. 小结
    出示幻灯片20:小结
    通过对比,我们清晰看到了词人早晚期词作迥然不同的风格。由此可见,个人遭遇和文学创作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同时,抓住词中所选择的意象,在这些意象背后,我们看见了一个一生都被“愁”所困的女词人,“愁”是她作品的主调。早年的“愁”是“闺怨”、“离愁”、“相思之愁”,是“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是“为赋新词强说愁”。 晚年的“愁”则是在经理了颠沛之苦、丧夫之痛、亡国之恨之后的“欲说还休”的愁,是一种沉甸甸的深沉的愁。


上一页  [1] [2] [3] [4] 


关键字: Tag:高二语文教学设计高二语文教学设计案例教学设计 - 语文教学设计 - 高二语文教学设计



上一篇:仁义礼智教案2

《声声慢教案2》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