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点要记得收藏我们的网址哦(www.5ijcw.com) —— 我爱教程网 。
  • 查资料

当前位置:我爱教程网知识频道教学设计语文教学设计高二语文教学设计仁义礼智教案2» 正文

仁义礼智教案2

[09-27 16:05:37]   来源:http://www.5ijcw.com  高二语文教学设计   阅读:8390

概要:一、 教学目标: 1、 继续积累文言实词、虚词和有关的文言句式。 2、把握孟子的“四端”说。 3、进一步学习孟子运用层进、对比和比喻说理的方法。 二、 教学过程: 板书课题,出示教学目标: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孟子》选读的最后一篇:《仁义礼智,我固有之》。学习要求总体上与学习其他“诸子散文”一样,还是三点:一是积累文言实词、虚词和有关的文言句式,二是把握思想观点,三是学习说理方法。 本课的学习目标是:1、继续积累文言实词、虚词和有关的文言句式。2
仁义礼智教案2,标签:高二语文教学设计案例,http://www.5ijcw.com

一、 教学目标:   
    1、 继续积累文言实词、虚词和有关的文言句式。   
    2、把握孟子的“四端”说。   
    3、进一步学习孟子运用层进、对比和比喻说理的方法。   
    二、  教学过程:   
    板书课题,出示教学目标: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孟子》选读的最后一篇:《仁义礼智,我固有之》。学习要求总体上与学习其他“诸子散文”一样,还是三点:一是积累文言实词、虚词和有关的文言句式,二是把握思想观点,三是学习说理方法。
    本课的学习目标是:1、继续积累文言实词、虚词和有关的文言句式。2、把握孟子的“四端”说。3、进一步学习孟子运用层进、对比和比喻说理的方法。   
    检查预习:   
    1、齐读课文,纠正读误,再齐读。   
    2、请同学们根据自读对不懂的词句进行质疑,师生讨论,共同释疑。   
    3、老师向同学们质疑,师生讨论,依次释疑:   
    ①、课题中“我固有之”的“我”和“固”应如何理解?   
    ②、课文开头的“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之中的“不忍人之心” 应如何理解?   
    ③、“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与“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中的两个“所以”的意思是否一样?   
    ④、“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中的“要”和“乡党”该怎样理解?   
    ⑤、“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其中的“扩而充之” 应如何理解?   
    ⑥、第4段中“乐莫大焉”和“求仁莫近焉”中的“莫”和“焉”该怎样理解?   
    投影:
    实词:  
    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    贼害 
    非恶其声而然也        厌恶 
    庶民去之,君子存之    抛弃 
    虚词: 
    反身而诚,乐莫大焉 
    翻译句子: 
    仁,人之安宅也;义,人之正路也 
    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 
    五谷者,种之美者也
    齐读第1段选文,讨论研究问题:   
    1、从课文所选的6段选文来看,课题就是全篇所阐发的中心,意思是说我们每个人本来就都已经具备了“仁义礼智”四种发端,而且它就好像每个人都有四肢一样。那么,孟子是通过怎样的方式、或者说是运用了怎样的手法来引出这个中心的?   
    ——首先是运用了层进式的手法引出论说中心的。首先提出一个观点:“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这种“不忍人之心”就是“恻隐之心”,既然人皆有“恻隐之心”,那么,就会有“因自身的不善而羞耻,见他人的不善而憎恶”的“羞恶之心”;因而也就会有“辞让之心”、“是非之心”,因而也就具备了“仁义礼智”四种发端了。这里用的都是直接推理的逻辑手法,层层推进,一步步逼近论说中心,这种运用层进式手法引出论说中心的手法是理性极强的一种手法,非常值得我们去学习和借鉴。   

[1] [2]  下一页


关键字: Tag:高二语文教学设计高二语文教学设计案例教学设计 - 语文教学设计 - 高二语文教学设计



上一篇:《咏物诗》四首教案

《仁义礼智教案2》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