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导学案
【教学目标】
1.理解新闻写作中记者的感情蕴含其中的写法。
2.学会分析新闻中的记者的感情倾向。
3.品味作品中的细节描写。
4.牢记历史教训,树立为中华民族之崛起而奋斗的雄心壮志。
【教学重难点】
1.学会分析新闻中的记者的感情倾向。
2.让学生能记住历史惨痛的教训,珍惜和平,抵制暴力与罪恶。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启发式。
【教 具】幻灯片、歌曲(《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
一、导入激趣
普利策新闻奖评审组颁奖词
二、奥斯维辛集中营介绍
资料图片ppt.展示:
奥斯维辛集中营,壁垒森严,四周电网密布,内设哨所看台、绞刑架、毒气杀人浴室和焚尸炉,由第一集中营和奥斯维辛集中营组成,用于消灭欧洲的犹太人,是希特勒种族灭绝政策的执行地,是第三帝国——纳粹德国最大的灭绝营。约有400万人,其中绝大部分是犹太人在此经受严刑拷打,惨遭杀戮。奥斯维辛是纳粹德国犯下滔天大罪的历史见证。
奥斯维辛是波兰南部一个只有4万多居民的小镇。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法兰斯在这里设立了它最大的集中营,这个小镇因此闻名于世。当年纳粹奥斯维辛集中营管理局控制的地区面积40平方千米,包括3个集中营:奥斯维辛主营、布热金卡营、莫诺维策营。莫诺维策营又包括40个小集中营,分布在波兰南部整个西里西亚地区。1940年到1944年,奥斯维辛集中营成为希特勒的杀人中心,大约有400万人在这里惨遭杀害。许多人是在苦役中死去,其余的则被有计划地残杀。
三、自主学习,整体感知
1.浏览课文按新闻的导语、背景、主体、结语几方面概括一下这篇新闻的内容。
一、导语:(1 - )
二、背景:( - )
三、主体:( - )
四、结语:( )
2. 让我们随着参观者的步伐走进集中营——
(1).看了视频和课文以后,你们对奥斯维辛集中营有什么印象?
明确:
(2).作者又没有直接写集中营是如何残害“犯人”的?你是如何体会到它的可怕的呢?
明确:
(3).在文中第三部分7-15段找出参观者表情变化的句子,讨论这些变化说明了什么?
明确:①
②
③
④
⑤
⑥
人们感情的变化,从侧面证明了
。
四、独立思考,深入分析
1、这篇新闻与我们常见的新闻在叙事和感情流露方面有什么不同之处?
常见新闻作品:
本文不同之处:
2、文章开头写“这里居然阳光明媚温暖,一行行白杨树婆娑起舞……”结尾又写道“这里阳光明媚,绿树成荫……”,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结构上:
内容上:
写法上:
3、“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在文中出现了几次,各有什么作用?
第一次: 承上启下。
第二次: 呼应前文,突出了文章主题。
4、这篇新闻的主题是什么?
五、合作探究
1.文章说“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作者为什么还要写这篇新闻呢?请从文章中找出答案,并组合自己的体会谈谈原因。
关键字: Tag:高一语文教学设计,高一语文教学设计案例,教学设计 - 语文教学设计 - 高一语文教学设计
上一篇:《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教学设计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导学案》相关文章
-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导学案
- ›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导学案
- ›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教学设计
- › 《别了,“不列颠尼亚”》《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教案
- ›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导学案1
-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导学案
- 在谷歌中搜索相关文章:《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导学案
- 在soso中搜索相关文章:《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导学案
- 在搜狗中搜索相关文章:《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导学案
用户评论
分类导航
最新更新
推荐热门
- · 变色龙教案
- · 波兰特下跪赎罪受称赞
- · 《荷塘月色》教案设计
- · 《齐桓晋文之事》教学案
- ·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教学设计
- · 我的空中楼阁教案
- · 《赤壁赋》说课详案
- · 陈情表学案
- · 《记念刘和珍君》教案2
- · 篱笆那边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