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别康桥》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1、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2、体会诗歌的意境及表现手法3、学会朗读
教学重点: 体会诗歌的意境及表现手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
课堂教学步骤:一 、导入 古人云: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同学们在初中都学过哪些有关送别的诗?(学生答)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徐志摩的《再别康桥》,看看诗人笔下的赠别对象与我们以前学习的有何不同,诗人运用了什么样的手法,流露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二、介绍志摩其人及写作背景 (见注释)
三、朗诵品味音乐美:老师朗读及学生自由读、齐读并识记字词
河畔(pàn) 青荇(xìng) 长篙(gāo)蒿()草 漫溯(sù)
载zǎi一年半载zài载歌载舞 装载 登载 斑斓(澜、阑)
这首诗的音节读起来朗朗上口,首先表现在押韵,韵脚为:来、彩,娘、漾,摇、草,虹、梦,溯、歌,箫、桥,来、彩。其次是音节和谐,节奏感强。再次是回环复沓。首节和尾节,语意相似,节奏相同,构成回环呼应的结构形式。
四、观察欣赏建筑美 诗歌四行一节,每一节诗行的排列两两错落有致,每句的字数基本上是六字、七字(间有八字句),节的匀称,句的均齐,体现了错落有致、曲折回旋的建筑美。
五、想象体会绘画美 引导学生发挥想象,选出自己喜欢的一个画面进行扩写,要求一定要与诗歌提供的意境相吻合。
八节诗,几乎每一节都包含一个可以画得出的画面,给人视觉上美的享受。画面表现之一是,诗人使用了色彩较为绚丽的词语,创造了一系列鲜明生动的意境,如向西天的云彩轻轻招手作别,河畔的金柳在康河里的倒影,康河水底的招摇的水草,榆阴下的长满浮藻的青潭等。画面美表现之二是,诗人通过动作性很强的词语,如“招手”“荡漾”“招摇”“揉碎”“漫溯”“挥一挥”等,使每一幅画面变成了动态的画面,给人以立体感。
六、再次感受音乐美,加深对诗的感悟。
七、拓展赏析 简析下面这首诗的手法和感情
沙扬娜拉——赠日本女郎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
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
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
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
沙扬娜拉!
八、板书设计
再 别 康 桥
徐志摩
音节(轻盈舒缓)――可耳(音乐美)
情 思――(可感)(人性美)
意境 (美艳如画)――可心(绘画美) (甜蜜优美)
句式(错落有致)――可目(建筑美)
关键字: Tag:高一语文教学设计,高一语文教学设计案例,教学设计 - 语文教学设计 - 高一语文教学设计
上一篇:再别康桥 教学设计
《《再别康桥》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 《再别康桥》教学设计
- › 高中语文 《再别康桥》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
- › 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再别康桥》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
- › 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再别康桥》同步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1
- › 《雨巷》《再别康桥》导学案
- › 《再别康桥》教学设计
- › 《再别康桥》教案1
- › 《雨巷》《再别康桥》教案
- › 《再别康桥》教案
-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再别康桥》教学设计
- 在谷歌中搜索相关文章:《再别康桥》教学设计
- 在soso中搜索相关文章:《再别康桥》教学设计
- 在搜狗中搜索相关文章:《再别康桥》教学设计
用户评论
分类导航
最新更新
推荐热门
- · 变色龙教案
- · 波兰特下跪赎罪受称赞
- · 《荷塘月色》教案设计
- · 《齐桓晋文之事》教学案
- ·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教学设计
- · 我的空中楼阁教案
- · 《赤壁赋》说课详案
- · 陈情表学案
- · 《记念刘和珍君》教案2
- · 篱笆那边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