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庆龄故居的樟树评课2
“和美语文”,是在借鉴古今中外哲人智慧的基础上所追求的语文教育思想,旨在克服小学语文教育(特别是阅读教学)中诸多的极化现象,“以两极融通之和,求雅俗共赏之美。”构建两极融通之和的小学语文绿色的“生态”境界,以求生成雅俗共赏的“和美”课堂。
而沈老师执教的《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意在达到“形神融通”的和谐状态。这是一篇托物喻人的文章,虽在描写两棵香樟树,实则写宋庆龄身上的那种“香樟树”精神。而沈老师便抓住了香樟树的“香”,使整篇课文达到了形神融通。这“香”虽是樟树“形”的一部分,又是樟树的“神”之所在,更是宋庆龄的“神”之所在,整堂课结构互相融通,首尾呼应,特别是以关联词为突破口,并且能巧妙运用,让学生在习文、会文的过程中,发现、感悟樟树的形象美,进而用自己的语言去创造樟树的精神美,再而迁移至宋庆龄的精神美。
一、 绘樟树之形。
沈老师首先抓住樟树枝干粗壮、树叶稠密、始终保持蓬蓬勃勃的生命力这三方面,慢慢地使学生脑海中,两棵樟树的形象越来越清晰。特别是在“蓬蓬勃勃”环节中,老师抓住“无论……总是……”这一关联词,让学生体会樟树一年四季旺盛的生命力:
师:蓬蓬勃勃是一种什么感觉呀?
生:旺盛的生命力,朝气勃勃
师:你能读好蓬蓬勃勃吗?(生读)
师:樟树蓬蓬勃勃的形象只是存在一天两天吗?如果不是,那你从哪里感受到的呢?
生:无论……总是……
师:樟树一直都是这么蓬蓬勃勃的,你能读好这种感受吗?(生读)
师:一年365天,这两棵樟树要面对大自然的哪些考验?你能想象一下吗?(学生想象) 师引读小结:是呀!无论在烈日炎炎的夏天,樟树总是(蓬蓬勃勃)
是呀!无论它遇到寒风凛冽的冬天,樟树总是(蓬蓬勃勃)
是啊!无论在暴风骤雨的日子里, 樟树总是(蓬蓬勃勃)
板书:蓬蓬勃勃
学生通过“无论……总是……”这对关联词,不仅感悟到两棵樟树始终如一的蓬勃朝气,还能在想象环节中灵活运用这对关联词,借助学生富有感染力的朗读,使本来就抽象的文字带给学生的却是具体形象的两棵极具生命力的樟树,能不让学生喜爱吗?
二、 悟樟树之神。
沈老师并没有让学生对樟树的喜爱停留在表面,而是把重点放在感悟樟树的高贵品质上。并又抓住了“即使……仍然……”和“只要……就……”贯穿于整个环节,品悟樟树的高贵在于它永久保持的香气和拒虫的特性:
师:樟树的高贵的品质表现在哪里?拿出笔来,把句子划下来
生:(……这种香气能永久保持……)
师:到文章中去找找,这种香气能保持多久呀?
生:这种香气能永久保持
师引读:是呀,即使当它枯枝叶落的时候,它的香气仍然……
即使当它已经作为木料制成家具的时候,它的香气仍然……
即使过去一年,香气仍然……
即使过去十年,香气仍然……
即使过去百年,香气仍然……
师:这就是永久保持的香气,这正是樟数的高贵之处。
师:宋庆龄舍不得的仅仅是永久保持的香气吗?再看看第5自然段,她舍不得还有什么呢?
你觉得呢?
生:不容易招虫。
师:你从哪个句子中读懂的?
生:只要樟树存在一天,虫类就怕它一天。
师:你对这句话是怎么理解的呢?
生:只要樟树还活着,虫类就会怕它,不敢接近它。
师引读:是呀!只要这木质存在一年,虫类就————
只要这木质存在十年,虫类就————
关键字: Tag:四年级语文教学设计,四年级语文教学设计案例,教学设计 - 语文教学设计 - 四年级语文教学设计
上一篇:望洞庭说课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评课2》相关文章
-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评课2
- ›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教学反思
- › 22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 ›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评课2
-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宋庆龄故居的樟树评课2
- 在谷歌中搜索相关文章:宋庆龄故居的樟树评课2
- 在soso中搜索相关文章:宋庆龄故居的樟树评课2
- 在搜狗中搜索相关文章:宋庆龄故居的樟树评课2
用户评论
分类导航
最新更新
- · 观潮教学实录
- · 搭石说课稿
- · 走,我们去植树 教学片断
- · 巨人的花园导学案2
- · 家乡的桥教材说明
- · 我的长生果教学设计1
- · 鸟的天堂导学案2
- · 幸福是什么教学设计7
- · 自然之道教学设计14
- · 去年的树评课
推荐热门
- · 《广玉兰》 教学反思
- · 圆明园的毁灭 教案
- · 白鹅的教材分析
- · 尊严教学设计
- ·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教案
- · 花的勇气说课稿3
- ·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电脑住宅》教案
- · 狼牙山五壮士说课稿2
- · 巨人的花园导学案3
- · 跳水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