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点要记得收藏我们的网址哦(www.5ijcw.com) —— 我爱教程网 。
  • 查资料

当前位置:我爱教程网知识频道教学设计历史教学设计高一历史教学设计必修2第15课《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导与练» 正文

必修2第15课《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导与练

[09-29 00:10:09]   来源:http://www.5ijcw.com  高一历史教学设计   阅读:8992

概要:www.5ijcw.com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 18.右图为中国近代上海轮船招商局的经营广告,其上部文字为“宗旨:发展中国航运,促进对外贸易。业务:预定客货仓位,代客报关装货;代理水火保险,办理仓储堆栈。欢迎指教,接受批评”等。从材料中能够获取的信息是 ①中国新式水运业已经出现 ②轮船招商局业务范围较大 ③列强垄断中国水运的局面彻底改变 ④中国近代水运业发展深受西方影响 A. ①②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19.到2003年
必修2第15课《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导与练,标签:高一历史教学设计案例,http://www.5ijcw.com

www.5ijcw.com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   18.右图为中国近代上海轮船招商局的经营广告,其上部文字为“宗旨:发展中国航运,促进对外贸易。业务:预定客货仓位,代客报关装货;代理水火保险,办理仓储堆栈。欢迎指教,接受批评”等。从材料中能够获取的信息是   ①中国新式水运业已经出现 ②轮船招商局业务范围较大 ③列强垄断中国水运的局面彻底改变 ④中国近代水运业发展深受西方影响   A. ①②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19.到2003年末,中国拥有的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数量跃居世界第一位,电话由奢侈品变成日用品。这个现象不能说明的是   A.我们在现代生活中越来越依赖现代通讯工具   B.改革开放后,我国的国民经济迅速发展   C.人们越来越重视生活质量的提高   D.中国疆域辽阔   20.上海是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和习俗变化最大的城市,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洋务派创立的轮船招商局首次打破列强轮船运输业的垄断局面   B.汽车开始在上海出现   C. 20世纪初,清政府在上海设置无线电报   D. 20世纪初,清政府在上海开通第一部市内电话   2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本地处海疆,操航业者甚火。通商以前,俱用沙舱,以其形似鲨鱼,故有此名。……由南载往花布之类,曰南货;由北载来豆饼之类,曰北货。当时,本邑富商,均以此而获利。道光中,行海运,岁漕百万,由沪至天氏亦借沙船,官商称便。自汽船盛行后,搭客运货,更为便利,而沙船之业遂衰,即海运亦归招商局承办。今之沙船,寥落如晨星矣。 ──黄苇、夏林根编《近代上海地方志经济史料选辑》   材料二:“黄包车”之于上海或许有着特别的典型意义,他在黄浦江边无奈地转动了82年,如一位风霜尽染的老人,于1956年安然退进博物馆。              ──摘自新华网   材料三:到20世纪80年代呼啦啦驶出的出租轿车,车轮声声,碾出了半个世纪来社会生活的沧桑变化。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说出材料反映的生活景象是什么?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交通工具的发生变革的原因有哪些?   (3)从材料三出发,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是如何改变交通落后状况的。     22.铁路是工业化的一个缩影,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起着巨大推动作用。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880 年刘铭传奏请修建铁路,刘锡鸿等众多官员纷纷反对,理由是修建铁路“不可行者八,无利者八,有害者九”。如每造铁路“山川之神不安,即旱潦之灾易召”;火车飞行,“路稍不平,则或激轮而全车皆碎” ;仿西洋造火车,借英、法等国金钱,无由归还,“诸强邻遂相凌逼,几至亡国。”清政府认为“铁路断不宜开”的观点不无道理,遂搁置修路倡议。   材料二:19 世纪末,列强竞相在中国投资修建铁路,如中东铁路、胶济铁路、广九铁路等。同时,列强激烈争夺庐汉、粤汉、津镇等铁路的修筑权。   材料三:一些闭塞地区的经济因铁路而活跃,一些古老的城镇因铁路而面目一新 … … 铁路在畅通经济、带动繁荣的同时还意味着信息的流通、知识的传播,意味着建立“铁路交通日常急需的各种生产过程”,所有这一切,无疑都有助于打破中国传统社会“自给自足的惰性”,推动现代化进程。   材料四: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对旧铁路进行改造,重新修建了许多新铁路,形成了全新的铁路网运格局。如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新建的宝成、鹰厦、兰新铁路、成昆铁路、湘黔铁路;改革开放以来修筑的大秦铁路、青藏铁路等。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归纳影响近代中国铁路业缓慢发展的原因。   (2)结合材料三,谈谈新式交通的出现对中国社会生活的影响。   (3)根据上述材料,比较新旧中国铁路发展史上的变化,从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2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清末地理学家徐继畲于1848年编著的《瀛环志略》,进一步介绍了一些国家的铁路情况,如“造火轮车,以石铺路”,“熔铁为路,以速其行”,并称赞这种运输工具“可谓精能之至矣”。   材料二:1905年,清政府决定自筑一条由北京到张家口的京张铁路,詹天佑被派为京张铁路会办兼总工程师。京张铁路工程施工任务十分艰巨。面对着外国人“修建铁路的中国工程师还没有出生”的轻蔑与嘲笑,和朝廷里的个别官员的嘲笑议论,詹天佑当时压力也很大。“如果我失败了,那不仅仅是我个人的不幸,而会是所有中国工程师、甚至是所有中国人的不幸!为了证明中国人的智慧和志气,我别无选择。”正是这股豪气,四年艰辛之后,1909年展现在世人面前的京张铁路中的“人”字形轨道、1091米的八达岭隧道令中国人扬眉吐气。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关键字: Tag:高一历史教学设计高一历史教学设计案例教学设计 - 历史教学设计 - 高一历史教学设计



上一篇:高中历史必修2期中测试卷(第1~4单元)

《必修2第15课《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导与练》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