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点要记得收藏我们的网址哦(www.5ijcw.com) —— 我爱教程网 。
  • 查资料

当前位置:我爱教程网知识频道教学设计历史教学设计八年级历史教学设计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一单元 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同步习题 新人教版» 正文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一单元 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同步习题 新人教版

[09-29 00:04:49]   来源:http://www.5ijcw.com  八年级历史教学设计   阅读:8181

概要:点拨:本题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探究问题的能力。三个问题层层深入,环环相扣,要求学生答题时注意知识 间的联系,认识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必然性。23. (1)相同点:①性质相同。对列强来说都是非正义的战争,对中国来说都是反侵略的正义战争。②在侵略的过程中,清政府都妥协投降,中国军民都进行了英勇的抵抗。③在侵略战争后,清政府都与侵略者签订了不平等的条约。④侵略者都达到了获取侵略权益的目的。(2)不同点:①背景不同。第一次鸦片战争英国是为了对外开辟商品市场和抢夺原料产地。第二次鸦片战争是英法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甲午中日战争是日本为了征韩侵华而蓄意挑起的侵略战争。②战争的影响不同。第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一单元 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同步习题 新人教版,标签:八年级历史教学设计案例,http://www.5ijcw.com
点拨:本题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探究问题的能力。三个问题层层深入,环环相扣,要求学生答题时
注意知识 间的联系,认识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必然性。
23. (1)相同点:①性质相同。对列强来说都是非正义的战争,对中国来说都是反侵略的正义战争。②在侵略的过程中,清政府都妥协投降,中国军民都进行了英勇的抵抗。③在侵略战争后,清政府都与侵略者签订了不平等的条约。④侵略者都达到了获取侵略权益的目的。(2)不同点:①背景不同。第一次鸦片战争英国是为了对外开辟商品市场和抢夺原料产地。第二次鸦片战争是英法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甲午中日战争是日本为了征韩侵华而蓄意挑起的侵略战争。②战争的影响不同。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国与英国签订中英《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二次鸦片战争资本主义国家在中国攫取了更多的权利,进一步打开了中国的市场,使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进一步加深。甲午中日战争中日签订《马关条约》.使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
24、(1)《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岛。破坏了中国领土的完整和主权的独立;《马关条约》割让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2)《南京条约》中国赔款2100万元,列强开始了对中国的赔款勒索;《马关条约》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列强开始控制中国的财政。(3)《南京条约》开放上海、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五处为通商口岸,外国势力开始侵入中国沿海地区;《马关条约》增辟的通商口岸.把外国侵略势力引向中国内地。(4)《南京条约》英商进出日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便利了外国对中国的资本输出;《马关条约》允许日本开设工厂,使外围的资本输出更加便利。(5)通过以上对比,我们可以看出,《南京条约》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而《马关条约》则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
25、有本质的区别。19世纪末,中国是被迫允许外国人在中国开设工厂。外国人在中国开设工厂是为了利用中国廉价的劳动力和掠夺廉价的生产原料,然后再在中国市场上倾销它的工业品,这样就使得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加剧了。现在我们主动把国门打开,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其前提是独立的主权国家之间平等的贸易合作,是为了引进外资、引进技术,发展我们的社会主义经济。
点拨:比较历史上的被迫开放与今天的主动开放的区别。
26.C点拨:此题是一道创设情境的选择题,所给选项中的人物都出现在甲午中日战争中,但只有邓世昌在“致远号”中弹后,仍进行最后一博,壮烈殉国。天地为之震动,军队为之振奋。
27.C
28.C点拨:本题旨在考查对近代不平等条约内容的识记能力。解答本题要求学生把所学知识与题干所创设的情境相对应。牢固的基础识记掌握和适度的联想使我们解题无忧。
29.A
30、(1)广州 南京条约(2)辽东半岛 马关条约(3)《南京条约》使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或国家主权、领土完整遭到破坏,丧失了独立自主地位);《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或大大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
点拨:此题是对学生多种能力的考查,首先必须具备读图能力,从“鸦片战争示意图”这个地图名称和图本身判断A、B两地是我国的东南沿海城市和半岛。结合鸦片战争和甲午中日战争的有关知识自然可以得出结论。
31.(1)邓世昌 甲午中日 马关条约 (2)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3)略。
32、(1)这是一种“慷慨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和继承。邓世昌不愧为甲午中日战争中的民族英雄。(2)他死的不值得。这次战争中国虽遭到重大损失,但主力尚存,邓世昌完全可以选择生,重新振兴海军,然后与日本决一死战。这种无谓的牺牲不可取。
33、此观点不正确。《马关条约》的签订并非李鸿章一人造成的,而是由于整个清王朝腐败无能,但他对北洋海军的覆灭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点拨:此题为结论开放题,观点不唯一,有理有据即可。同意此观点,侧重于他在战争中策略不当,妥协致使北洋海军灭亡;反对此观点侧重于甲午中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是清王朝腐败。
说日本之所以“明目张胆如此之横者,皆李鸿章与之狼狈为奸也”。
你是否同意材料中的观点?如何评价李鸿章?


上一页  [1] [2] [3] [4] 


关键字: Tag:八年级历史教学设计八年级历史教学设计案例教学设计 - 历史教学设计 - 八年级历史教学设计



上一篇: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一单元 第5课《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教案 新人教版

用户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