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平移和旋转教学设计
师:看了这段录像你有什么感想?
学生自由发言
四、创设情境,动手操作。
师:平移的力量可真大啊,提出这种想法的工程师们更是了不起。今天我们也来当一会小小工程师吧。
1、出示三角形:你能根据要求,画出平移后的图形吗?学生先自主尝试在书上画出平移后的图形。
组织学生交流,说一说你是怎么画的?
2、用自已喜欢的方法完成“试一试2”。
学生自己画一画,同桌交流检查。
五、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
六、布置作业
教学反思: 《平移与旋转》是数学课程标准《空间和图形》中的内容,从儿童空间知觉的认知发展来说,是从静态的前后、左右的空间知觉进入感悟平移和旋转这一动态的空间知觉。平移和旋转,在现实生活中,学生也都经历过,也有切实的感觉。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在通过学生对生活中平移和旋转现象的再现和在教学中活动的分类,让学生感受平移和旋转,在头脑中初步形成这两种运动的表象。在这个基础上,使学生能正确区分平移和旋转,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沿水平、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从而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1、清晰展现,加深理解
书本上平移与旋转提供的是一组静态的图片,而平移与旋转是两种不同的运动方式,只有让现象动起来,才能更好更清晰地阐释平移和旋转不同的运动现象。因此,我利用课件,引入动态的情境,让学生看一看,用手势划一划,分一分等方式,让学生在多维动态中体验平移是沿着直线运动,旋转是绕着定点做圆周运动,学生印象深刻,思路也豁然开朗,我再引导学生用手势、动作、学具表示平移、旋转,充分调动学生头、脑、手、口等多种感观直接参与学习活动,使学生在活动化的情境中学习,不仅解决了数学知识的高度抽象和儿童思维发展的具体形象性的矛盾,而且使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从而对平移、旋转有较深刻的理解。接着,让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运用感知的经验,说一说生活中的平移与旋转的具体实例,并判断日常日常生活中物体平移与旋转现象,以进一步加深对平移及旋转特点的理解。
www.5ijcw.com
2、巧妙设计,突破难点
在教学平移距离时,从建构主义观点看,由于三年级的小学生受知识经验和思维特点的影响,对于点的平移距离比较容易把握,但对一个图形平移的距离容易误解为两个图形间的距离,而且学生不容易想到要数一个图形平移的格数只要以某个点做基准,去数这个点平移的格数。因此,我注意将问题情境化、童趣化,巧妙地设计:先由学生看图去猜想需要平移的格子数,学生出现了3格和6格的不同意见,我没有急于把答案告诉学生,学生利用学具在格子图中动手移一移,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去探究,去发现,此时,大多数学生已经有了正确的答案,为了使学生印象更加深刻,我利用课件,在平移3格处停止移动,此处无声胜有声,学生们发现了原来移动3格,只能使两个图形首尾相接,之后师生一起体验了继续向前平移6格,最终重合。当学生面对一些数学现象或一个需要解决的数学问题时,都会产生猜想,在这里我让学生说出自己的猜测,并引导其进行验证,学生经历“猜想――验证”的学习过程,在学会数学知识的同时,也学会数学探索的方法。
反思本节课也存在很多不足之处:
1、因为本堂课教学容量很大,应该更注意时间的把握。感知、数的时间长了,画法的讲解有些仓促,追问、反敲的力度不够。
2、在课中如果能加入平移与旋转现象所形成的美丽图案,学生身心得到放松,在愉悦的心情下体验了平移与旋转带来的美的享受,这样课堂就显得张驰有度了。
关键字: Tag:三年级数学教学设计,三年级数学教学设计案例,教学设计 - 数学教学设计 - 三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上一篇:有余数的除法评课
《三年级数学平移和旋转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 三年级数学平移和旋转教学设计
- › 三年级数学教学及质量分析工作总结
- › 小学三年级数学第一学期总结
- ›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工作总结2
- ›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研工作总结
- ›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工作总结3
- ›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6
- › 三年级数学下册 教学计划
- › 三年级数学培优补差总结
- › 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年月日教案和说课稿
- › 人教新课标三年级数学上册《笔算乘法(不进位)》教学设计
- › 人教新课标三年级数学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 › 人教新课标三年级数学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实录
-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三年级数学平移和旋转教学设计
- 在谷歌中搜索相关文章:三年级数学平移和旋转教学设计
- 在soso中搜索相关文章:三年级数学平移和旋转教学设计
- 在搜狗中搜索相关文章:三年级数学平移和旋转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