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点要记得收藏我们的网址哦(www.5ijcw.com) —— 我爱教程网 。
  • 查资料

当前位置:我爱教程网知识频道教学设计语文教学设计高一语文教学设计《烛之武退秦师》学案» 正文

《烛之武退秦师》学案

[09-27 15:52:32]   来源:http://www.5ijcw.com  高一语文教学设计   阅读:8800

概要:这说明作者在描写人物语言方面,尤其是在描写外交辞令方面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诵:朗诵全文。朗诵既是学习文言文的手段,也可以说是目的之一。通过背诵可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包括字词句和内容特点等),同时也可增强文言文语感和积累文言文素材,为提高阅读文言文能力奠定基础。要注意,应在理解的基础上朗诵才能收到好的效果。 五、课文研读(一)第一段。1、基础知识。(1)给下面加点字注音。 且贰于楚也。( èr ) 秦军汜( fàn )南(2)解释下面加点词。①以其无礼于晋因为。(因为)(礼遇,以礼相待。)②且贰于楚也(从属二主)③晋军函陵(军,名词做动词用,驻军。)(3)&ldquo
《烛之武退秦师》学案,标签:高一语文教学设计案例,http://www.5ijcw.com
这说明作者在描写人物语言方面,尤其是在描写外交辞令方面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诵:朗诵全文。朗诵既是学习文言文的手段,也可以说是目的之一。通过背诵可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包括字词句和内容特点等),同时也可增强文言文语感和积累文言文素材,为提高阅读文言文能力奠定基础。要注意,应在理解的基础上朗诵才能收到好的效果。 
五、课文研读
(一)第一段。
1、基础知识。(1)给下面加点字注音。
  且贰于楚也。( èr ) 秦军汜( fàn )南
(2)解释下面加点词。
①以其无礼于晋因为。(因为)(礼遇,以礼相待。)
②且贰于楚也(从属二主)
③晋军函陵(军,名词做动词用,驻军。)
(3)“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是什么句式?   答:介词结构后置句。
2、课文分析。
  这一段写秦、晋围郑。共有五个分句,语言简练,从情节发展上看,从两个方面为下文作了铺垫。这两方面的情况是:
①这次围郑,晋国为了报复郑国,与秦国没有多大利害关系,为烛之武退秦师埋下伏笔。
②两国军队没有驻扎在一起,也就为烛之武的说服分化提供了有利条件。
(二)第二段。
1、 基础知识。
(1)给下面加点字注音: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yì)
(2)解释下面加点词。
①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如,像)
②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如果)
③若毒之乎(人称代词“你”)
④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推辞)(尚且,还)(同“矣”)
(3)翻译下面句子。


www.5ijcw.com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我年轻力壮的时候,尚且赶不上别人。)
2、课文分析。
   这段写烛之武同意“见秦君”。俗话说:“文似看山不喜平。” 请说明这一段如何写得波澜起伏,曲折生动的。(字数不超过150个字)
   秦晋大军压境,郑国危在旦夕,不禁让人捏着一把汗,而佚之狐的推荐,使郑伯看到了一线希望。读者满以为烛之武会顺利出使敌营,说服秦军,谁知他却因长期得不到重用而推辞,使郑国的希望又趋渺茫。郑伯的自责,感动了烛之武,他终于以国家利益为重,答应“见秦军”。
(三)第三段。
1、基础知识。
(1)给下面加点字注音。
         夜缒而出(zhuì)
(2)解释下面加点词。
①夫晋,何厌之有(代词,那)
②遂子孙荷担者三夫(男人)
③微夫人之力不及此(那)
④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啊)
⑤朝济而夕设版焉(句尾语助词)
⑥焉用亡郑以陪邻(何必)
⑦若不阙秦,将焉取之(哪里)
⑧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供其乏困(东方道路上招待客人的主人)(出使的人)(供,供给)
(3)说明下面加点词的活用特点。
①越国以鄙远。
鄙:名词作动词,当作边邑。    
远: 形容词作名词,遥远的地方。
②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阙:使动用法,使减少。
③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封:使动用法,使之为边界。
2、课文分析。
(1)烛之武为什么一见到秦伯就说“郑既知亡矣”?
   烛之武采用了先抑后扬的办法。一开始,烛之武使秦伯认为烛之武完全是站在秦国的立场上。这就引起秦伯对烛之武的好感,愿意听烛之武把话说完,这就为进一步说服秦伯提供了可能。
(2)烛之武说服秦退兵最重要的理由是什么?请予以概括。(不超过20个字)
亡郑只对晋国有利,对秦国有害无益。
(3)除上述理由之外,烛之武说服秦退兵的理由还有什么?请予以归纳。
①保全郑国有利于秦,”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②晋国曾对秦国忘恩负义,过河拆桥。

(四)第四段。1、基础知识。
(1)解释下面加点词。
①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因为)
②以乱易整,不武。(用)
③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损害)
④失其所与,不知(结交)(智)
⑤吾其还也(表商量语气,还是)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关键字: Tag:高一语文教学设计高一语文教学设计案例教学设计 - 语文教学设计 - 高一语文教学设计



上一篇:《荆轲刺秦王》导学案

用户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