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点要记得收藏我们的网址哦(www.5ijcw.com) —— 我爱教程网 。
  • 查资料

当前位置:我爱教程网知识频道语录大全名人语录梁文道:辛亥百周年——去南方» 正文

梁文道:辛亥百周年——去南方

[10-05 23:49:40]   来源:http://www.5ijcw.com  名人语录   阅读:8984

概要:今天说起这片区域的名人,很多人都仍然习惯地加上“爱国华侨”这四个字。具体谈到辛亥革命,在分析“华侨”何以為“革命之母”,孙中山的革命经费又何以有八成来自海外华人的时候,大家也还是不经思考地就说那是“因為他们爱国”。问题是為什麼他们爱国会爱到要不就君主立宪,要不就乾脆革命的地步呢?当时的北京人或者山西人会用这种方式来“爱国”吗?為什麼革命的财源几乎尽出南洋?像陈少白、胡汉民、汪精卫这些最早发动革命的领袖,為什麼全是广东人?就连温和一点搞改革的康有為和梁啟超也还是我们广东老乡。至於说这一大片地带的人有“向来爱国的传统”,那就更是笑话了。首先,宋元之后,福建广东两省出海讨生活的百姓从来就被中央王朝敌
梁文道:辛亥百周年——去南方,标签:名人经典语录,世界名人语录,http://www.5ijcw.com

  今天说起这片区域的名人,很多人都仍然习惯地加上“爱国华侨”这四个字。具体谈到辛亥革命,在分析“华侨”何以為“革命之母”,孙中山的革命经费又何以有八成来自海外华人的时候,大家也还是不经思考地就说那是“因為他们爱国”。问题是為什麼他们爱国会爱到要不就君主立宪,要不就乾脆革命的地步呢?当时的北京人或者山西人会用这种方式来“爱国”吗?為什麼革命的财源几乎尽出南洋?像陈少白、胡汉民、汪精卫这些最早发动革命的领袖,為什麼全是广东人?就连温和一点搞改革的康有為和梁啟超也还是我们广东老乡。

  至於说这一大片地带的人有“向来爱国的传统”,那就更是笑话了。首先,宋元之后,福建广东两省出海讨生活的百姓从来就被中央王朝敌视,郑和下西洋的其中一件小差事就是顺手抓捕这些人回去治罪。西方帝国支持自己的商人海外拓殖,明朝官员却教佔据马尼拉的西班牙人放心,当地经商的华人死活不关北京的事,你们爱怎麼对待便怎麼对待。其次,歷史上这些人也一直没有太重的国家观念,唯一重视的只是原乡宗族之情。他们在海外以语群和地方為基础的会党械斗,其惨烈尤胜於与异族相争。直到近世民族主义兴起,他们才一一爱上远在北方的中国(妙的是,他们也很可能比北方华人更早形成民族国家的观念与认同)。

  “私通外国”有一手

  最后,这些人“私通外国”的歷史特别。唐朝如此开放,皇帝还要下令番禺(即今之广州)刺史得看好野性难驯的广府人,别让他们老是和住在当地的十二万伊朗人和阿拉伯人通婚生杂种。更精彩的是明代的倭寇,表面上是所谓的东瀛浪人,主事者却多半来自闽南,所以深入内地破城劫掠的时候特别熟路。倭寇以后,海盗继续干着这种勾结外人的事业。例如郑成功的老爸郑芝龙,手下舰艇三千餘艘,是控制整片华东及南洋水域的海盗霸主。他的舰队里就有日本人、朝鲜人、新畿内亚人,甚至非洲人。在澳门上学,受过天主教洗礼但又崇拜妈祖的他,会说一口流利的日文、荷兰文、西班牙文与葡萄牙文。此外,他也是日本剑道的高手,兴致一到还能在海上来手西班牙结他,与眾同乐。郑芝龙的夫人(即郑成功生母)是日本人,但他也曾和另一位大海盗李旦(洋名Andrea Dittis,又号Captain China)有过同性伴侣的关系。郑芝龙一会儿归顺明朝一会儿归顺清朝,当然说不上爱国;可他又打劫荷属东印度公司,逼得后者退避三舍,回头则救济福建百姓,号称中国东南的“海上长城”。你说这是一个“黄土文明”的產物吗?这种角色,北方人大概连想像都想像不出来。

  到了清朝,与南洋声气相通,而民间自主之风甚盛的东南地区更是中国的^造**大本营,先有组织扩及整个东南亚的天地会,再有孙中山的偶像洪秀全(閒话一句,影响洪秀全思想极深的梁发,也是马礼逊的广东弟子)。同时这一带又是引进西学的思想震央,出过福州严复和珠海容閎等力图革新以挽大清国运的文士。请问,革命如果不从这一角发起,又岂有他处?特别是海外华人,其中固然不乏保守的传统士绅,但比起中原北方以為^造**就是换人当皇帝的老实百姓,无论是君主立宪抑或民主共和,你和这些南洋客一说,他们马上就明白,理解毫无困难。毕竟他们真的活在山高皇帝远的地方,见过其他的制度选择;甚至在婆罗州上自己建立过一个比美国还要早的“兰芳共和国”,自治共和。

  於是,正当北方义和团还在打着“扶清灭洋”的旗号烧教堂杀洋人的时候,从南洋传到广东福建的观念新潮已经一浪叠一浪地往上衝了。再加上后来江浙湖南等地的留日青年生力军,南方革命之势遂成,不可退却。清帝退位前夕,袁世凯在发给张謇的一封电报上说﹕“但在北不易言共和,犹之在南不易言君主”。一九一三年四月二十日的《民国日报》在回顾武昌起义时也提到﹕“倡义者多南人,而作梗者多北人”。直到国民党北伐,这种“南新北旧”的印象仍是时人共识,所以才会有许多满腔热血满脑理想的北方青年成天到晚喊着“去南方”。

  “去南方”!今天我们活在香港,南方之南,每天却见群丑一时“劝退”,一时又要“等北京祝福”。念及前贤往事,怎不叫人惆悵?又怎能不思作為?

来源:财识网

[原文链接]

上一页  [1] [2] 


关键字: Tag:名人语录名人经典语录,世界名人语录语录大全 - 名人语录



上一篇:纽约时报:中国老百姓成了经济增长的受害者(一)

《梁文道:辛亥百周年——去南方》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