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之旅导学案2
暗线:
(四)小说主人公是杜小康,但作者以较大的篇幅来写他父亲和鸭子的用意是什么?
(五)找出文中有关环境描写的语段并分析环境描写在文中的作用。
(六)理解标题“孤独之旅”的含义。
三、拓展延伸:
读完课文后,谈谈你从杜小康的身上获得了哪些有益的启示?如果让你对杜小康和杜雍和各说一句话,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
我获得的启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杜小康,我想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杜雍和,我想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总结反刍
五、当堂检测:
1、阅读课文第三部分第9、11、20、21四个自然段,回答下面问题。
四段选文各属于什么描写?选择正确的序号填在相应的横线上。(A.动作描写B.环境描写C.语言描写D.心理描写)
9段_______ 11段_______ 20段_______ 21段_______
2、第9段中作者一连用了四个“黑”,这四个“黑”字,哪些是实指,哪些是虚指?作者这样肆意渲染,有什么作用?
3、找出第11段中的关键词语,说说它们表现了杜小康什么样的性格特征。
4、第21段写杜小康突然地长大了,坚强了。你能结合课文其他内容,说说杜小康为什么长大了?
【当堂检测答案】
1、B A B D
2、前面三个“黑”字都是实指,后一个“黑”字是虚指,作者肆意渲染暴风雨的可怕,目的是借这样恶劣的环境来表达主人公在风雨中成长的主旨。(“觉得”一词表明是虚指。)
3、这段写暴风雨中杜小康不顾风雨、不顾芦苇叶割破脸、不顾芦苇茬儿戳破脚,只顾追赶鸭子,这些描写表现了杜小康勇敢、坚强的性格。(本段的关键词应是能够表现出杜小康性格特点的词句。)
4、杜小康失学了,和父亲到这荒无人烟的地方放鸭,要忍受生活的艰苦,对亲人的思念,对读书生活的渴望,尤其是要战胜孤独,杜小康终于能够战胜这一切,因此他觉得自己长大了,坚强了。(这里的“长大”是指杜小康心理的成熟。)
关键字: Tag:九年级语文教学设计,九年级语文教学设计案例,教学设计 - 语文教学设计 - 九年级语文教学设计
上一篇: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导学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