茵陈苓术汤
概要: 药物组成 茵陈3~5g 栀子3~5g 大黄3~5g 茯苓3~5g 苍术3~5g 甘草1~3g 制剂用法 上方剂量根据日龄适当加减。上药加水l00ml,文火煎至40~50ml,若小儿较小,应煎至20~30ml,每日1剂,分3次服用。若小儿不能吸吮,可用滴管。 适应病证 新生儿黄疸。 病案举隅 患儿,女,20天。1周来呕吐、拒乳,反应差,小便黄,大便干,发病3日后出现双目黄染。继之全身不同程度黄染,实验室检查:谷丙转氨酶360U,其余几项均在正常范围。此属肝胆湿热郁阻,脾胃纳运失常,导致邪气蕴久化热,湿热熏蒸,胆汁外溢形成黄疸,治以清热化
茵陈苓术汤,标签:儿科门诊常见病,儿科常见病护理常规,http://www.5ijcw.com
药物组成
茵陈3~5g 栀子3~5g 大黄3~5g 茯苓3~5g 苍术3~5g 甘草1~3g 制剂用法 上方剂量根据日龄适当加减。上药加水l00ml,文火煎至40~50ml,若小儿较小,应煎至20~30ml,每日1剂,分3次服用。若小儿不能吸吮,可用滴管。 适应病证 新生儿黄疸。 病案举隅 患儿,女,20天。1周来呕吐、拒乳,反应差,小便黄,大便干,发病3日后出现双目黄染。继之全身不同程度黄染,实验室检查:谷丙转氨酶360U,其余几项均在正常范围。此属肝胆湿热郁阻,脾胃纳运失常,导致邪气蕴久化热,湿热熏蒸,胆汁外溢形成黄疸,治以清热化湿为主。方用:茵陈、栀子、大黄、茯苓、苍术各3g,甘草1g,连服3剂,吸吮次数增多,黄疸渐退,大小便如常。后复查肝功能,各项指标正常。关键字: Tag:儿科常见病,儿科门诊常见病,儿科常见病护理常规,生活常识 - 疾病预防小常识 - 儿科常见病
上一篇:清利通胆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