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点要记得收藏我们的网址哦(www.5ijcw.com) —— 我爱教程网 。
  • 查资料

当前位置:我爱教程网知识频道教学设计生物教学设计高二生物教学设计《用数学模型解释种群数量的变化》教学设计» 正文

《用数学模型解释种群数量的变化》教学设计

[09-29 00:39:10]   来源:http://www.5ijcw.com  高二生物教学设计   阅读:8292

概要:www.5ijcw.com 六、教学反思 1、教学从学生熟悉的昆明滇池水白菜疯长的录像及细菌的分裂繁殖的录像说起,使学生从感性上认识种群数量的变化;然后利用教材的“问题探讨”,引导学生通过计算、总结公式、绘制曲线图,建立起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让学生认识到生物现象和规律是可以用数学语言表达出来的,在借助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的研究方法的基础上,学生能很快找到研究种群数量变化的方法──建立数学模型。 2、学生课前做的“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的探究实验,课堂上学生展示时,俨然已转变成了对种群增长的“S&rd
《用数学模型解释种群数量的变化》教学设计,标签:高二生物教学设计案例,http://www.5ijcw.com


www.5ijcw.com

    六、教学反思   1、教学从学生熟悉的昆明滇池水白菜疯长的录像及细菌的分裂繁殖的录像说起,使学生从感性上认识种群数量的变化;然后利用教材的“问题探讨”,引导学生通过计算、总结公式、绘制曲线图,建立起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让学生认识到生物现象和规律是可以用数学语言表达出来的,在借助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的研究方法的基础上,学生能很快找到研究种群数量变化的方法──建立数学模型。   2、学生课前做的“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的探究实验,课堂上学生展示时,俨然已转变成了对种群增长的“S”曲线的验证性实验。课前探究、课堂验证,这样的教学安排能使学生在比对的情况下很快认识到“J”型、“S”型增长曲线的本质性差异及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   3、教学中结合了较多的实例,注重学生的学以致用;注重结合昆明当地的时政──创建国家卫生城市,与控制城市鼠害的联系,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尤其是与人类社会的联系,如人口问题,可以让学生深入的思考我国人口呈“J”型增长的原因,以及人口增长、科技发达以后人类活动对种群数量变化的巨大影响。   4、整堂课以四个“讨论”为主线,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分析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S”型曲线,以及种群呈“J”型或“S”型增长的原因,并能利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种群数量变化的实例,认同人类活动对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树立起“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大局观,更好地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整个教学过程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为主体,把课堂还给了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主的参与讨论、获取知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中倡导的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意识,发展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使探究式学习和个性发展得到最大体验。真正体现了建构性、生成性、多元性的高度统一。   《种群数量的变化》学案   1、在营养和生存空间没有限制的情况下,细菌每20min就可繁殖一代,请计算出1个细菌在不同时间内繁殖出的后代数,并填入下表。  

时间(min) 20 40 60 80 100 120 140 160 180
细菌数量(个)                  

        2、如果用N表示细菌的数量,n表示细菌繁殖的代数,试着写出细菌数量的计算公式。   3、请根据表中数据,完成下列坐标曲线。  


 

4、假设:            种群的起始数量是N0            每繁殖一代后细菌数是原来的λ倍            细菌繁殖的代数用t表示   问:繁殖t代后的细菌数量Nt为多少?请写出计算公式。


上一页  [1] [2] [3] 


关键字: Tag:高二生物教学设计高二生物教学设计案例教学设计 - 生物教学设计 - 高二生物教学设计



上一篇:植物的激素调节实验题考点例析

用户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