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灾害救援后消防工作分析思考材料
雪凝天气来临后,我们都按照上级部署开展了对电力,石油,通讯等行业的安全大检查,也对部分市政消火栓进行了维护保养,但近期在部分城市发生的高层和普通建筑火灾中,除了消防队随车的水源和部分室外消火栓可以取水外,高层建筑的屋顶水箱,室内管网,自动喷淋系统却因凝冻而无法使用,加上部分建筑停电,自备电源功率不足无法带动自动消防设施的运行,给火灾扑救带来了难度,延误了战机,这些情况对我们下一步如何完善消防监督体系,把责任有效分解到单位,物业公司,确保特殊情况下建筑消防安全提出了新课题;同时对于现行规范中南方地区室内外消火栓均无防冻措施也应当根据这些情况有所变化。
四、借鉴经验增强处置突发事件能力
面对仿佛猝不及防的天灾,我们需要反思的地方有很多。其实,放眼国外,发达国家发生雪灾天气亦很常见,《环球时报》曾经报道美、德等国应对雪灾的举措,我们不妨看看人家是怎么做的。
其一,建立完善的雪灾预报系统。20xx年12月,一场暴风雪光临美国东北部。早在12月3日,美国气象部门就发出“灾难性天气”警告。在纽约市,各大报纸和电视广播提醒市民“今晚大雪将下15厘米,一定要注意保暖,特别是帮助老人和学生等体质较弱者做好防寒准备”。 尽管雪灾造成15万户停电,但由于人们早就做好准备,家中储藏了防寒物资,因此并未对人们生活造成很大影响。虽然受灾范围很广,但损失却不大。究其因,应先归功于完善的雪灾预报系统由气象、电力、交通等部门组成的雪灾防治中心,对强降雪灾害及其他紧急情况进行预测和监测。
其二,在一些发达国家,在小学就开设专门的课程教育孩子如何应对大雪、暴雨等各种自然灾害。这样一来,民众在应对恶劣天气的过程中就不再单纯处于等待救援的被动状态,而知道如何进行自救和相互救助,减轻政府的负担。与之比较,我国的应急机制往往暴露出迟缓化、被动化、淡薄化的缺点。尤其,应急机制往往局限在政府层面上,公民既不能及时了解情况,也缺乏积极的应对之策。同时,我们在抗灾设施的配备上,也往往缺乏未雨绸缪的意识,比如雪灾来临时,. 很多地方煤油、蜡烛、工业盐、食用油、大米、猪肉、备用电源的短缺,充分暴露出应急物资储备严重不足,储备意识不强的问题,工作捉襟见肘。
古人早就说过:“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面对从sars到雪凝灾害的教训,我们必须要建立必需的制度保障,要真正怀有危机意识,最终能未雨绸缪,把灾害减少到最低程度。
建议:把消防部队参与救援的事例汇总上报,呼吁各级组织按照现在消防部队承担的社会职能增加编制;加快战勤保障基地的统一和规范化建设要求,把各地战勤保障基地建设成为地方处置大型突发性危机事件的综合性物质储备和救援设施保障基地,完善各地消防教育馆功能,除了火灾预防外,要把危险化学品泄漏、道路交通事故、地震及其次生灾害、建筑坍塌、重大安全生产事故、空难、爆炸及恐怖事件水旱灾害、气象灾害、地质灾害、森林、草原火灾等自然灾害,矿山、水上事故,重大环境污染、核与辐射事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安全教育纳入国民素质教育把消防教育馆的职能充分拓展.真正造福于民。
强化各职能部门的信息沟通机制,由政府整合气象、电力、通讯、公安等资源,建立有效的指挥网络,资源共享,发挥各级,各类型指挥中心职能。
进一步增强大灾之中防大火的准备,不断完善我们平时的基础工作,就本次雪凝天气停水停电来看,城乡居民用火频率明显增多,火灾发生频次明显增加,加上部分水管冻结损坏,对我们的灭火救援带来了极大困难。所以在预防为主的工作思路中。我们的消防法规还需要不断完善。对具体到每一栋楼的消防设施运行有效性。每一个消火栓的可靠性,我们还应当有更有力的信息反馈措施和监督手段;真正体现消防工作执法为民,以人为本,确保消防工作真正回应人民的新期盼,满足人民的新要求。
(作者:www.5ijcw.com 编辑:rapoo)
关键字: Tag:汇报材料,汇报材料范文,汇报材料怎么写,工作报告 - 汇报材料
《自然灾害救援后消防工作分析思考材料》相关文章
- 自然灾害救援后消防工作分析思考材料
- › 2014年6月有关中国今年自然灾害的思想汇报
- › 自然灾害救援后消防工作分析思考材料
-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自然灾害救援后消防工作分析思考材料
- 在谷歌中搜索相关文章:自然灾害救援后消防工作分析思考材料
- 在soso中搜索相关文章:自然灾害救援后消防工作分析思考材料
- 在搜狗中搜索相关文章:自然灾害救援后消防工作分析思考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