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点要记得收藏我们的网址哦(www.5ijcw.com) —— 我爱教程网 。
  • 查资料

当前位置:我爱教程网知识频道教学设计地理教学设计高三地理教学设计2017届高三地理精析精练:人口与地理环境» 正文

2017届高三地理精析精练:人口与地理环境

[04-22 21:16:05]   来源:http://www.5ijcw.com  高三地理教学设计   阅读:8283

概要: 11.造成我国环境人口容量上述变化趋势的直接因素是( ) A.土地资源数量增加 B.开放程度提高 C.环境质量改善 D.消费水平提高 【解析】2002年比2001年林地大幅增加,新增林地位于适宜造林的生态环境脆弱区,西北干旱区不适宜造林,东北林区、西南林区森林本来就已很丰富,故第9题选D。环境人口容量简单的说就是环境所能容纳的最大人口数,制约因素有资源、科技发展水平及人口的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建国以来我国人口容量趋于下降趋势,后来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及我国退耕还林,退耕还草、还湖等生态措施的建设,环境质量有了很大改善,我国的环境容量有了很大提高。第10题选D,11题
2017届高三地理精析精练:人口与地理环境,标签:高三地理教学设计案例,http://www.5ijcw.com
  11.造成我国环境人口容量上述变化趋势的直接因素是(  )   A.土地资源数量增加    B.开放程度提高    C.环境质量改善        D.消费水平提高   【解析】2002年比2001年林地大幅增加,新增林地位于适宜造林的生态环境脆弱区,西北干旱区不适宜造林,东北林区、西南林区森林本来就已很丰富,故第9题选D。环境人口容量简单的说就是环境所能容纳的最大人口数,制约因素有资源、科技发展水平及人口的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建国以来我国人口容量趋于下降趋势,后来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及我国退耕还林,退耕还草、还湖等生态措施的建设,环境质量有了很大改善,我国的环境容量有了很大提高。第10题选D,11题选C。   【答案】9.D    10.D    11.C   近年来,中国流动人口逐年增加,2007年来沪人员总量近六百万,约占全市总人口的三分之一。读我国近年来流动人口增长曲线图,回答12~13题。   12.下列因素中与我国近年来我国流动人口迅速增加关系最不密切的是(    )   A.农村经济的发展,剩余劳动力增多    B.城市经济发展,城市劳动力需求量增长  C.户籍制度改革,为人口流动松绑      D.人口增长迅速,就业压力增大   13.近年来,我国人口流动的主要方向是(    )     A.东部到西部    B.农村到城市    C.平原到山区   D.经济发达地区到经济欠发达地区   【解析】12.D选项颇有迷惑性,但与其它三个选项相比较,人口增长速度与人口迁移关联性不大。13.本题相对简单,我国人口流动的方向是西部到东部、山区到平原、农村到城市。   【答案】12.D        13.B   下表为某国历史上不同年份的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甲乙丙丁四个年份人口变动的情况反映了人口增长模式的一般规律,据此回答以下14~15题。     14.四个年份的先后顺序是(    )   A.甲、乙、丙、丁      B.乙、甲、丙、丁     C.乙、甲、丁、丙       D.甲、丙、乙、丁   15.该国家所在的地区可能是(    )   A.北欧    B.非洲    C.东南亚    D.南美洲   【解析】结合书本上的相关知识,不难作答。4.世界人口增长模式演变过程由原始型——传统 型——过渡型——现代型,乙甲丙丁反映了这一趋势。能够全部经历这四种人口增长模式演变过程,目前处于现代型的大多为发达国家。   【答案】14.B    15.A   16.读人类社会演进和人地关系两幅示意图,回答问题。     (1)甲图所示三种社会形态中,哪些属于乙图所示人地关系原理的范畴?   (2)在我国江南丘陵地区广泛修建梯田,直接造成的生态环境变化有哪些?   (3)影响人地关系演变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解析】甲图反映人类发展过程中不同社会形态下人口的增长情况,乙图说明了人类与地理环境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这种关系应该是从农业社会开始的。农业文明时期,人类开始改造自然,人地关系出现不协调;工业文明时期,人类开始征服自然,人地关系开始呈现全面的不协调,这是解答第(1)题的关键。第(2)题以人们在江南丘陵修筑梯田为例,分析生态环境的反馈作用。第(3)题则要求对影响人地关系演变的因素进行总结分析,实质上是由人类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决定的。   【答案】(1)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2)森林减少,生物多样性减少,生态系统变得脆弱。   (3)科学技术,社会生产力或生产工具,人类对人地关系的认识,人口数量。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关键字: Tag:高三地理教学设计高三地理教学设计案例教学设计 - 地理教学设计 - 高三地理教学设计



上一篇:2017届高三地理精析精练:交通与地域联系

用户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