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点要记得收藏我们的网址哦(www.5ijcw.com) —— 我爱教程网 。
  • 查资料

当前位置:我爱教程网范文工作报告实习报告新闻实习报告--香港《盛世》杂志» 正文

新闻实习报告--香港《盛世》杂志

[09-26 21:02:52]   来源:http://www.5ijcw.com  实习报告   阅读:8822

概要:不过,当你发现这样的情况也不用太过担心,别忘了,香港的记者们私下都是互相合作的伙伴,他们会非常乐意地把手中的资料给你参考,这个时候你只要利用手中的相机把它拍下来,就一样可以掌握这份“珍贵”的资料了。 3、早点到,晚点走 其实这个道理在我们学新闻采写的时候,老师就已经教过了,但“实践才是检验真理最好的方法”,这次的实习让我实实在在地明白了这句话的“真髓”。 实习的第二周,我们很幸运地安排到珍宝海鲜舫参加“浙港澳厨艺文化交流”活动,原本海鲜舫给我们各位记者安排了试吃活动,但因为部分参加活动的记者是报纸记者,需要回去赶稿的缘故,最后参加试吃的只剩下我们和另外一家报社。人丁单薄地坐在餐桌前,刚开始还
新闻实习报告--香港《盛世》杂志,标签:暑期实习报告,生产实习报告,http://www.5ijcw.com
不过,当你发现这样的情况也不用太过担心,别忘了,香港的记者们私下都是互相合作的伙伴,他们会非常乐意地把手中的资料给你参考,这个时候你只要利用手中的相机把它拍下来,就一样可以掌握这份“珍贵”的资料了。 
3、早点到,晚点走  其实这个道理在我们学新闻采写的时候,老师就已经教过了,但“实践才是检验真理最好的方法”,这次的实习让我实实在在地明白了这句话的“真髓”。 
实习的第二周,我们很幸运地安排到珍宝海鲜舫参加“浙港澳厨艺文化交流”活动,原本海鲜舫给我们各位记者安排了试吃活动,但因为部分参加活动的记者是报纸记者,需要回去赶稿的缘故,最后参加试吃的只剩下我们和另外一家报社。人丁单薄地坐在餐桌前,刚开始还有一点“不好意思”,当同桌的另外一家报社“同行”也提前离开,就让我们更加“难堪”了。不过在这个时候,竟然让我们发现,主办方的餐桌上出现了美食家蔡澜先生。其实在我们刚刚开始签到入场的时候,我们就已经发现嘉宾牌上有他的名字,但一直没见他的出现,以为他不会来了,但没有想到“晚点走”竟然让我们碰上了这样一位“贵客”。 
我们自然是没能放过这样一个难得的机会,在活动结束后跟他做了一个专访。当其时,我们还抱怨我们是月刊,如果服务的是报纸,明天这样一条新闻登出来,肯定是“与众不同”,成为“行家”中的“头条新闻”。 
4、一种来源,不同写法 还是来自上面的珍宝海鲜舫,虽然我们很幸运地拿到了一个“独家”,但是因为杂志出版周期的缘故,让我们不能像报纸那样对这一次活动做一个具时效性的报导。在编辑的指引下,我们尝试着从另外一个角度出发来报导这个活动。而事实上,在其它当天去的报纸“同行”写的稿中,不少同行也采用了另一种方法报道了这则新闻,使得一个简单的活动,出现了多种形式的版本,不但有几百字的短新闻、副刊里的专版,还有一些被列入了旅游版面当中。 
这件事让我很深刻地明白到:新闻是死的,很多时候因为外因的影响,使我们只能得到仅有的一些“公共数据”,但是只要你换一种角度,换一种写法,同样一个题材就可以幻化出不同的“独家”,让读者有不同的享受。 
5、聊天式采访 实习的第二天,我很幸运地跟着同事做一个关于名笔的专访。刚开始,同事嘻嘻哈哈的性格让我错误地认为他并不是非常专业,但在整个专访下来,让我彻底打消了这个念头。 
从进入专访者的办公室开始,他就开始跟采访者“谈笑风声”,让我一直纳闷为什么迟迟不开始采访。慢慢地,我才发现,其实同事一直都在采访当中,只是他的采访方式太过“随意”,以至于让我们在场的所有人都不觉得他在进行采访。一个多小时的“闲聊”室我们了解了很多关于这个品牌“名笔”背后的故事,得到了很多第一手的珍贵数据。 
临告别时,被采访者得知我是实习生的身份以后,还特意跟我说了一席话:“你要好好向他学习,他的采访技巧很好,整个过程就像跟朋友在聊天,让我很觉得很轻松、很舒服,聊多了很多准备以外的讯息。” 
6、打有准备的仗 《盛世》杂志作为一本财经类杂志,更多的着笔于各成功人士的专访上。与一般的新闻和事件不同,专访要求的准备工作非常繁多,大到被采访者的生平,小到他在过去的公开场合所说的每一句话你都要有所了解。“知己

1   

www.5ijcw.com

知彼,百战不殆”,只有这样才能让你在采访过程当中更加容易地与被采访者发生共鸣,让他们觉得你对他有充分的了解,对这个专访非常地重视,自然而然,被采访者也就会非常默契地与你一道完成整个采访任务了。 
与一般的被采访者不同,《盛世》杂志所专注的都是一些总裁、名人,他们接受采访的时间并不是可以由记者自己挑选的。这个时候我们首先要注意的就是不断地联系他们的公关,不时地提醒他们为自己安排采访时间,确保能赶在截稿时间前完成。因为公关们面对的不仅仅是我们一家媒体,他们不会一直把我们的采访计划放在心上,需要我们不断地提醒他们。 
至于采访所涉及的问题我们也要事前做好充分的准备,以防出现冷场的现象。我曾经对美食家蔡澜先生所做的小访问就出现了这样的情况。因为是偶遇的关系,事前自己并没有对蔡澜先生以及他的一些情况进行了解,以至于在整个访问过程中我只能提一些较为“客套”的问题,虽然心里知道这样一个机会是非常难得,但是却因为事前准备太少而使整个访问出现了几次冷场的情况,颇为尴尬。 
此外,我们还要做到“不懂马上问”,千万不能“不懂装懂”,因为当你行文的时候才发现自己对于某个讯息不太肯定而打电话向被采访者询问,这样就会让对方觉得你太不专业,给人以不好的印象。哪怕自己在采访过程中有很多不理解的地方,切记一定要在现场“打破沙锅问到底”,不要担心这样会让对方觉得自己的领悟能力太低,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充分保证你对于被采访者所说的全部内容完全消化,不会在文章中出现“失实”的情况。 
7、大陆人的“优势” 与香港土生土长的记者相比,我们这些大陆来的新闻记者显然在处理内地新闻上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无论在语言还是背景资料的了解上,我们都会比他们更加容易上手。 
记得我曾经参加的一个广西“港澳招商周”晚宴上,与一席操着不咸不淡的普通话的香港记者采访梧州市委书记。在采访中,我这个大陆人的普通话明显在提问过程中引起了在场记者的“刮目相看”,而市委书记对于我的问题也显得格外的感兴趣和配合,让我第一次感受到了在众多记者中当“主角”的滋味。 
采访过后,一位同是实习的文汇报记者还向我询问了整个招商活动的背景讯息,包括什么是招商,为什么要招商,市委书记接受采访中所提到的个别名词概念,让我这个“蹩脚”记者也有了一个充当“顾问”的机会。 
8、穿装打扮合时宜 我们这次的工作虽然属于“实习”性质,但是对于用人单位来说却决不会因为你是实习生而放松对你的要求,特别在香港这个“时间等于金钱”的地方,公司根本没有时间给你重新学习,一到公司他们就马上把你当成了他们的员工,与其他正式员工一样对待。所以这就要求我们也要以同样的标准去要求自己,不要一味地觉得自己只是实习生,所作所为还与在校一样,包括我们的穿衣打扮也要与在学校有所区别。记得学院的外教Nicole在安排学生到上海采访世乒赛的时候,一直严格要求出行的同学要穿着成熟,此行的实习让我深切明白了这个道理。 
开始实习的前一天,在院长的指引和帮助下,我们精心准备了各自第一天上班的“战衣”,虽然对于一身OL的打扮我们还不是非常地适应,但这样的装扮却让我们在用人单位里留下了较好的印象。一开始我们还很不能理解,总是认为当记者的要四周围跑,穿成这个样子怎么能工作。到了《盛世》,经过副社长的解释我才明白原来记者也要分场合穿衣服。特别对于我们这样一本高档次的财经类杂志而言,更多出席的是一些高档场所,见的是一些商界名人,对于穿衣打扮的要求就更加严格了。在公司,我们永远都能发现一些记者的位子旁边挂着一套笔挺的西装,目的就是用来应付突如其来的采访任务。 
而作为我们这些还在学校生活的实习生来说,穿着成熟、职业一些,能给人一个干练、稳重的印象,而不会让人因为你的实习身份而觉得你没能力、难挑大梁。记得有一次在街上,我们如此成熟的打扮还让一个路人误以为我们是公务人员而不断地游说我们加入公务员协会呢! 
9、多主动,多成绩 与大陆不同,香港人会非常愿意与你一同分担自己的工作,只要你有这样的意愿,他们就会很乐意为你提供这样一个工作的机会,让你学到更多的东西。 
我们在《盛世》的一个月实习主要以编辑分派的任务为主,所以在没有分配到任务的时候我们通常只会呆在公司里面。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就一定要主动地向同事要求,是否能带我们一同出席相关采访活动,通常我们的要求都能得到同事的欢迎,而相反,如果我们保持缄默,那就意味着我们要呆坐在公司,白白浪费一天的实习时间。
关于香港媒体 
香港新闻崇尚自由,只要你有钱和人手就可以自己动手创办一份报纸,不需要经过太多复杂而严格的审批程序。如此的商业社会,让媒体也染上了不少商业化的特色,当也因为如此,使它具有了不少大陆媒体所缺乏的灵活性和科学(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性。 
1、报社部分工种“外判” 在香港,包括媒体在内,不少相关的工种是以“外判”的形式交由外面的公司承包。以《盛世》杂志为例,它的摄影工作就外判给了亚洲图片新闻社,由他们负责整个杂志需要的图片摄影工作。通过这样的形式,杂志社只需要定期把一定的钱交给图片社,作为其工作的酬劳,而对于摄影师的相关福利和人事费用均不需负责,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杂志社的负担,节省了一大笔因为雇佣新员工而带来的附带开支。 
2、媒体记者间地位平等 在香港,无论你是《东方日报》、《苹果日报》这些大报的记者,又或者是各类型小报的记者,只要你是带着采访任务而来就都会被平等对视,特别是国家级的媒体在这里并不会像国内那样,受到被采访者的区别对待。在与一个国际广播电台驻香港站的记者交谈中,她非常不满地向我表示,在香港她并没有受到区别对待,要像其他普通媒体一样为新闻来源奔波,这在北京是没有试过的。 
但这样的情况其实也仅限于香港的非大陆企业,如果你出席的是一些大陆来港的招商活动,这种情况就会迥然不同。多次参加内地来港招商活动让我明显地感觉到,大陆的政府或企业对于国内大媒体驻香港的记者以及凤凰卫视这样在国内有着较大影响的媒体非常地尊敬,每次在记者会召开之前,大会的主办方都会非常紧张地向公关询问凤凰卫视、中新社、新华社这样的媒体是否到了。当这些记者离场的时候,主办方甚至非常热情地送这些记者离开,与香港其他媒体记者相比,对待明显不同。 
3、工资水平不高 一个月的实习,我曾向不同媒体的记者朋友询问过他们的薪酬情况,虽然没有得到准确的工资水平数据,但大体的回答都是相似的:在香港,无论是电台、电视台还是报纸,记者的收入水平的基本相同,没有太大的区别,而且数额并不太高,仅仅“够用”。一位同事曾对我说:“在香港,如果你想赚大钱就不要当记者,记者这份工作只能让你普普通通地生活。” 
4、人员流动频繁 与大陆不同,香港报社记者的流动性非常地大,经常会出现工作调动的现象。我们在《盛世》杂志工作的一个月实习里面,就经历了两次同事工作变动以及一次更换公司管理层的“大地震”。 
记者们更换工作的机会大部分是通过同行或朋友介绍的。一名在《盛世》工作了一年的同事就是在同行更换工作,所在的星岛日报有了空缺,才

   2  

www.5ijcw.com

转到星岛日报工作的。这样的情况据说在香港的媒体中非常普遍,在这点上,与身边的朋友和同行建立长期联系是非常有用的。 
5、上层竞争下层friend 在实习感言中也已经提到,虽然香港媒体之间的竞争非常大,但是作为下面工作的记者们却是非常友好的相处。在新闻现场,他们会互相“对稿”,为对方提供彼此漏掉的信息。回到公司,他们也会互相打电话提供新闻线索,通过这样的方式使彼此得到更多的新闻来源。 
6、血腥图片争眼球 香港的报纸普遍采用大图片的形式进行编排,每天拿到报纸你都会非常容易地被封面上大幅而令人震惊的图片所吸引。 
8月间,香港曾经发生了一起男友因挽回女友不遂而当街杀死女友后跳楼自杀的新闻。第二天,香港所有的报纸清一色都用了案发现场的图片作为头条。但对于受害者的受伤图片,报纸并没有经过什么特殊的处理,就这样血淋淋地把整个案发现场的情况呈现在读者的眼前。《星岛日报》登出的头条照片更是没有对受害女友的脸部进行任何的处理,虽然东方、苹果这两份大报有对受害者的脸部进行“打格子”,但是读者还是很清楚地可以辨别出受害人及死者的样貌。我曾就这样的行为是否有违新闻伦理道德询问过不少老道的记者,但他们都认为这是报纸吸引读者眼球的有效方式,可以理解。 
7、报纸内容同质化 香港人平常看的较多的报纸大多是苹果、东方、星岛、明报、成报、文汇和大公这几份报纸,但作为同派系的几份报纸其同质化程度经常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譬如说苹果、东方两份报纸,每天的新闻大到头版头条,小到“豆腐块”,大部分内容都差不多,市民通常看其中一份报纸就可以了解到两份报纸的新闻。亲公的文汇报和大公报在新闻的选材上和苹果这些报纸虽然也有区别,但是作为“姐妹报”之间的区别就不太明显。 
8、报纸表面销售与实际发行间的吊佹 走在香港的街道上,不难发现街边卖报的摊档上《苹果日报》是销售得最快的,下午四五点的时候,各大摊档上的《苹果日报》专栏都已经是空空如也,相反其他报纸的专栏就还有所剩余,让人觉得苹果的销售是要比其他报纸成功的。 
但事实上,《东方日报》才是香港报纸的销量冠军,苹果日报紧追其后。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很大的程度上是发行商自己限制了自身的销售数额,在读者观念中造成一种“抢手”的感觉,从而刺激报纸的销售数额。 
9、记者稿件数量不与稿费挂钩 香港记者所发表的文章并不像国内的报刊杂志这样,有稿费这另一个收入来源。记者所写的文章都属于记者工作以内的工作,不会因为记者所写的稿件质量或数量不同而导致工资水平的不同,完全没有稿费一说。 
10、新闻发布会准时不晚点 在香港,时间就是金钱,记者每天都有好几个的记者会要跑,不可能在任何一个场合呆过久的时间。也因为这样,所有要求记者采访的记者招待会基本上都会准时出席,不会延迟太久,这与国内习惯把活动推迟或晚点不同。有记者告诉我,如果主办方特意把活动延迟而耽误记者的时间,记者们是可以集体“示威”,带队离场表示抗议的。 
11、罕见的“红包” 香港的媒体并不存在“红包”这样的尴尬,自从70年代以后,香港设立的廉政公署,开始对在职人员的薪酬收入有了法律监控以后,香港记者界就很少存在收受被采访者利益的现象了。很多时候,被采访者只会以赠送纪念品这样的隐性形式向记者“表示感谢”,但极少会出现“红包”这种赤裸裸的利益交换现象。 
当然,在实习的过程中我还是“有幸”经历了一次“红包”现象。在参加一个广西玉林在港招商的记者恳谈会上,主办方在结束的时候给我们每一位记者递上了一个小小的“红包”,说是我们的“车马费”。第一次经历这样的情况,的确让我懵了眼,当我明白了意思以后立即向同行的记者投去了求助的目光。在这一情况下,同行记者的回绝方式让我佩服不已。他把我们两个的红包一并拿着,借着跟主办方握手道别之际,不动声色地把“红包”交回到了主办方的手中,不但回避了这样一个利益冲突问题,同时也让在场的主办方不至于如此“丢脸”。 
结语 
在香港的这一个月生活中,我被香港人彬彬有礼的待人方式深深感动,为香港人极具创意的广告头脑和宣传手段大为惊叹,对香港人“上班时全情投入,下班后彻底放松”的心态深表佩服,替众多伤残人士能够在这样一片各国文化汇聚的地方寻找到他们的价值所在而不遭任何歧视而高兴,对香港人英语(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水平的普及和普通话的欠缺甚微不解……一切都将成为我这段实习经历中永远回味的乐章。 

    3 

上一页  [1] [2] 


关键字: Tag:实习报告暑期实习报告,生产实习报告工作报告 - 实习报告



上一篇:新闻实习报告--《盛世杂志》

用户评论